云南临沧沧源县实施“佤山幸福工程”

19.01.2016  13:50

    提起“佤山幸福工程”,沧源佤族自治县农村群众都说,有了这个工程,自己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幸福了。在中央和云南省支持下,“佤山幸福工程”于2012年9月在临沧市启动,计划对沧源县的8000多户农村危房实施改造。工程根据农户不同需要,设计了9种具有佤族、傣族、彝族民族风格特色的户型,在2013年春节前基本完工入住。

    两年过去,沧源的农村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如何?当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探访。

     农民不安居,脱贫就是一句空话

    见到赵正国时,他正在自家盖的二层楼房前编竹篾。这位46岁的阿佤汉子是沧源县勐董镇帕良村村民,从茅草房、杈杈房,到红砖房,再到如今崭新宽敞的楼房,赵正国家已经先后盖了五次房。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辈子不是在盖房,就是在盖房的路上。

    按照“佤山幸福工程”规定,村民盖一栋房,政府补贴4万元。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赵正国很心动,“4万块钱呢,忙活两三年才能苦得来。” 可细细一算,还差好几万,心又凉了。

    好在政府还有配套政策,帮助建房农民补资金“窟窿”:协调银行通过林权证抵押贷款5万元,由政府提供5年的贴息。“资金大头解决后,我和6位村民成立了建房互助组,自己拉砂石,终于把现在的新房盖了起来。”赵正国说。

    “农民不安居,脱贫就是一句空话。”沧源县县长周平说,当初县里推进佤山幸福工程,正是脱贫工作的重要一环。

    如今,沧源的经验正在临沧全市推广。临沧市委书记孙青友说,农村危旧房改造是全面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通过原址重建一批、搬迁新建一批、保护开发一批、美化提升一批、进城定居一批、政府兜底一批的方式,临沧市将整村推进,确保23万户农村危房到2018年全面消除。

     一步到位把房建,确保农民不因建房而返贫

    由于2003年已经进行过一批抗震安居房改造,此次“佤山幸福工程”实施的对象基本上是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户。十几亿贷款,怕不怕农民还不上?

    勐来乡勐来村的叶坎说,自己也曾担心还不上贷款,当初宁可住在老房子里,“拆了茅草房,借的钱咋还?

    村干部反复做工作,他想通了。如今住了新房,开着农家乐,自己的大女儿也已经毕业工作,叶坎说虽然还钱不易,但总算苦尽甘来。“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凉水泡茶慢慢甜’。

    “政府也考虑了村民还款难题。对五保户政府兜底建小房;对普通农户,通过帮其发展产业增强还款能力。”周平说。

    要是家中出现变故,无法通过打工、务农还款怎么办?糯良乡副乡长王永建说,村里组织互助组,帮助极少数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家庭务农,靠着土地产出,还款没有问题。

    不仅盖了新房,赵正国还意外掌握了一门手艺:加入互助组的他,学会了建房。除了平常土地上的收入,加上建筑收入,两年下来赵正国不仅还上了借亲戚的钱,银行贷款也还只剩两万,“争取提前还清”。

     村庄美了,旅游火了,更多的青年愿意返乡谋发展

    青山、翠竹、红顶、灰墙,庭前瓜果飘香,屋内设施齐全。“一楼自己住,二楼当客房,对比之前的人畜混居、污水遍地,村庄庭院眼看着越来越漂亮。”赵正国脸上总是泛着笑。

    佤族有建火塘的传统。新建的砖瓦房,如何容纳火塘?“尊重群众意愿,不少村民家里的火塘还是终年不息。”王永建说。

    “也不是所有旧房都要拆除重建,在翁丁等古村落,不仅老茅草房没有拆除,旧村内还禁止建设新建筑。”周平说,在旧村附近重新规划,按照佤族传统文化建设新居,满足村民改善住房的需求。

    村庄环境美了,当地开始打造乡村旅游,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沧源定位发展中高端旅游,为了不让农家乐野蛮生长,政府从一开始就严格规范,统一高标准建设。

    “新米节等一些节庆已经火了起来,随着口碑积累,旅客会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两千多名佤族青年也愿回乡表演,还促进了佤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周平说。

    现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本封闭的村民,如今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幸福。(杨文明)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