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总产突破百万吨大关
记者从我市农业部门获悉,2014年,全市克服自然灾害频发等不良影响,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预计达到104.2万吨,为我市推进大美临沧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我市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的要求,扎实推进夏粮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全力推进春耕生产,落实粮油增产措施,共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2.4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预计达到104.2万吨,比上年增加5.63万吨,增长5.7%,完成考核目标102万吨的102.2%,实现了连续七年稳定增产。
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加力是关键。为顺利完成2014年全市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市、县成立了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局成立“临沧市科技增粮活动实施领导小组”和“临沧市科技增粮技术指导服务组”,切实抓好科技增粮措施技术方案的制定、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档案整理、技术培训和指导、田间测产验收、绩效评价及总结等工作。同时,我市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农惠农和服务“三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减少农民因灾损失,保障农产品供给作为一项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2014年,出台了《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万”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制定下发了《临沧市2014年度政策性水稻、玉米、油菜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市县两级配套保费474.19万元。2014年,市级财政安排和筹集投入支农惠农资金6718.09万元,市本级财政投入农业(畜牧)部门和渔业、乡(镇)企业专项资金人均达27.1元。
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科技是支撑。2014年,我市聘请42名省级、市级专家,建立“专家+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模式。开展新型农民科技集中培训122场次、9975人;“证书式”培训168场次、9146人;实用技术培训1.83万期次、70万人次。共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55片,创建面积57.65万亩,完成良种推广291.4万亩,水改旱14.27万亩,订单农业132.4万亩,设施农业1.44万亩,培育粮食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大户21户,最大户种植面积达210亩,创建热作标准园及果蔬园艺标准园各1个。
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动力。按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要求,引导种粮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农村能人、运输专业户,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2014年,全市10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56户,经营面积8478亩。建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39个。培育耿马县国有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双江粮食收储经销公司两家以粮食生产经营为主的市级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基地+产业工人”的模式,实行农产品价格联动和产销衔接制度。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2014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实施机播玉米14950亩,实现了玉米机械化种植零的突破。
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农资监管是保障。农资质量无保障,就谈不上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我市充分做好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调供服务及需求预测,确保农用物资足额供给。集中开展秋季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杜绝假劣种子、化肥下地,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2014年,我市自然灾害频繁,既遭受了27年一遇的雨雪低温冻害和2005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春夏连旱,又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全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造成较大损失。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对抗灾救灾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通过狠抓各项农业减灾措施的落实,尽最大努力减少粮食生产损失。2014年,全市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产量达4.4万吨。虽然粮食产量因气象灾害损失严重,但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年防治病虫害面积401.39万亩,粮食病虫害损失率为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