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上学受的外伤 最多来自骑电动车
今天是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也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孩子安全牵动着诸多家长的心,夏天和雨季即将到来,除水、火、踩踏等较大的事故外,生活中孩子们可能遇到的危险还很多,诸如误食有毒物品、被烫伤、异物卡喉等。
遇到这些意外该如何应对?记者走访医院、学校等,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指南”。当然,一切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有备才无患。
急诊内科
在昆医附二院的急诊内科每年都会遇到几例中小学生的药物、食物中毒病例。据医院急诊内科医生张笑介绍,近年来中小学生学业压力、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加,服用药物轻生的中小学生患者年年都有。
在急诊内科的临床经验中,下面的情况是中小学生最常遇到的危险情况。
误食药物或有毒性实物
建议:不要把酒精、汽油、清洁剂、农药等化学剂装在饮料瓶中,不要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孩子如果口渴,那么意外也就可能发生了。
急救:尽量催吐,最简单的方法是压小舌和喝水,同时尽快送医治。
烧伤、烫伤
急救:有衣物被粘贴应当立即剥离衣物;立即用凉水,注意不是冰冻的冷水,冲洗伤处至少5分钟。如无破裂的水泡,可涂抹抗生素软膏,并用干燥纱布包扎。如果水泡破裂或烧伤发生在关节处,尽早就医。
误区:将牙膏或酱油抹在伤处,不会减轻症状,而且会阻止热量散发,会使症状加重。
家庭煤气泄漏
建议:勿让小孩使用煤气;烧水煮东西时,不要分心做其他事,以防火熄灭或水烧干;用完气后检查阀门是否关好,不要再随意开关。
异物卡喉
谨防:儿童喜欢将带壳的松子、瓜子、花生米、糖球放入口中,哭、笑、吸气时极易误吸入气道。
急救:气道异物造成儿童窒息后,呼吸完全不能进行,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这时最需要爸爸妈妈及身边的人,就地抢救。措施包括鼓励咳嗽、俯倾拍背、压腹冲击等。
溺水
建议:不要在野外游泳;选择有救生员场所;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因冷水刺激而发生肌肉抽筋。水中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遇有人溺水,可大声呼救;没把握不应下水救人。
急诊外科
家长带孩子骑车意外多
昆医附二院急诊外科主任赵刚介绍,以医院近期急诊外科收治儿童患者的情况来看,交通意外伤居多,其中多数都是家长在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出意外导致孩子受伤的。“受伤儿童患者增加,病情重是近期的趋势。”赵刚表示,车祸确实是造成儿童、青少年发生死亡率较高的一项安全事故,且造成的伤害较重,尤其是儿童治疗难度大。近年来,车祸事故中又以骑电动自行车造成伤害的最多。
“还是家长的安全意识没到位,尤其是一些家长让孩子站在电动车前面,一旦发生危险孩子首当其冲受到伤害。”赵刚建议,家长带孩子在骑电动车时应尽量减慢车速,增加安全意识,同时培养自己和孩子的应急处理能力。遇到意外发生时,尽量不要搬动伤者,尤其是怀疑脊柱受伤的伤者,以免造成二次受伤,原地等待120急救车到来。
其他意外
“夺命围巾”
一些孩子在佩戴围巾时,围巾不慎卷入乘坐的电动车、自行车车轮导致窒息或出现意外。
如何提防“围巾”意外:1.不要将围巾当口罩用;2.优先选择短小、轻便的围巾;3.在走路、骑车或上下手扶梯时调整围巾长度,以免围巾夹进车轮或电梯缝隙中;4.系围巾时不要打死结,一旦出现危险很难解下来。
异物卡手
儿童玩耍不慎,导致手及身体其他部位被异物卡住的事件时有发生。发现取不下来,需涂抹肥皂水、油类物质或其他润滑剂进行润滑后再取,尽可能减少对肢体的伤害,如果还是取不下来,应及时就医或向警方求助。
动物咬伤
一旦被猫狗咬伤,应先挤压伤口排污血,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并在48小时内到疾控部门注射狂犬疫苗。把伤口涂上软膏或者包扎起来都是错误的做法。
异物伤眼
上小学的孩子,被玩具枪子弹打伤或是被书本、铅笔戳伤的比较多。
小心它们:
1、干燥剂: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吸水后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同时生石灰具有腐蚀性,一旦眼睛遇到生石灰可以先用清水先冲洗,及时就医。
2、502胶水:溅入眼内,赶紧用清水清洗,没清水,河水也可以,冲洗时间至少在15分钟以上;或把水放进脸盆,让孩子睁开眼在水里转动眼球。
3、细沙、碎玻璃:可滴眼药水促进异物排出,或用棉签小心挑出。千万不可使劲揉,这样异物有可能会擦伤眼球。
4、铅笔:做手工时,剪刀尖头要向下,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一旦被铅笔等异物伤害,千万不要自行挤压眼部组织,否则可能因挤压受到更大的伤害。
延展
“看不见”的心理安全也要重视
昆医附二院精神科每周都会有孩子因心理问题来就诊。精神科主任杨建中说,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中有约1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占大多数。杨建中表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除“看得见”的安全需要教育外,“看不见”的心理安全也值得关注。
杨建中认为,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通过挑战父母的权威来树立自己,这时家长也要学会转变、接受挑战。对孩子合理的要求一定支持,对不合理要求不要马上给予否认,在协商过程中告诉孩子后果需自己承担,且父母一定会在背后支持。“这些做到了,一旦孩子出问题他可以转回来,因为有父母做坚强的后盾。”(记者 孙黎薇 冯蔚)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