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人口普查源于昆明
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启动。鲜为人知的是,延续至今的全国人口普查起源于昆明呈贡,我国近现代人口统计之路的第一步从呈贡文庙迈出。
“我们处于古老的文庙里,凭着松柏丛林的掩护,虽恬静的空间常为敌机声所侵扰,分析资料未尝稍懈。”8月7日,立秋,云南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李赪边朗读《现代中国人口》,边走向呈贡文庙后院的东西两庑。这里便是西南联大社会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陈达带领呈贡县普查研究委员会办公的场所。
东门街181号,呈贡文庙所在地。1938至1946年,来自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的人口学家迁至昆明,在呈贡文庙组建研究队伍,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一系列调查与研究成果成为我国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例,为更多学者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宝贵资料。美国社会学家威廉·菲尔丁·奥格本说:“这些科学的事实,依照社会背景发表出来,并由著者加以解释,使这个伟大民族在战争与和平期间的人口趋势得到准确的呈现。”
1939年3月6日午夜零时,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启动。国情普查研究所成立了工作委员会,设立统计组、调查组和医疗组,将当时的呈贡县分为3个监察区、82个调查区,抽调培训150名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员直接入户登记。1942年,范围更大的普查工作再次实施。国情普查研究所历时10多天完成了由当时的昆明市及昆明县、昆阳县、晋宁县组成的“云南省环湖户籍示范区”共计507216人的普查工作。今天大家熟知的豆腐营、黄瓜营、威远街等地的人口情况均在调查样表中有所体现。
“80多年前开展的人口普查和我们今天的普查,在组织架构和工作方法上是一样的。其中,抽调培训教师作为普查员、根据地形地貌划分人口区域分布等方法沿用至今,体现了我国国情特色,独具开创性。”李赪说,汉朝以来,我国主要采用抽样调查反映全国人口变化,社会学家无法获取有效的人口资料,阻碍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准确掌握国情国力。两次普查建立了科学全面的操作体系和数据分析方法,为今天的人口统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是土生土长的呈贡人,今天才了解到,呈贡文庙与统计工作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呈贡区统计局副局长杨彦表示,将以学者们精益求精、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投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的人口普查任务。
随评
传承历史精神 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回顾和挖掘现代人口普查的起源历史非常有意义。
1938至1946年,来自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的人口学家,在昆明呈贡文庙组建研究队伍,进行了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建立了现代中国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时间流转,走在呈贡文庙苍翠挺拔的松柏树下,听专家学者现场介绍这段特别的人口普查历史,就会想象当年的学者们在敌机的盘旋下开展研究调查的画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大量人口基础数据,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昆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已经启动。中国近现代人口普查的开端在昆明呈贡,对这一重要历史进行挖掘、报道,让昆明人了解这段历史,对昆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
历史文化传承就是继承先进的历史文化,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不仅能得到继承,还能继续得到发展、丰富。所以,了解和学习国情普查研究所在昆明呈贡进行的这项开创性现代人口普查工作,不仅是昆明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也能激励昆明人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推陈出新,作出更好的成绩,为加快推进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昆明日报 记者冉光雯 殷雷 杜文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