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穿强国外衣 世界关注“大块头”怎么走
法国《世界报》1月7日发表题为《中国穿上强国外衣》的署名文章,作者阿罗德·蒂博在文章中称,首先,因为在百姓中的声望而信心倍增的习近平明显地在远离邓小平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中国崛起阶段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
其次,尽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依然与和平崛起所要求的低调相辅相成,但它还提到了身为亚洲大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以及终有一天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现在可承担的责任。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高敬文说:“这是一种想要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政策,却明显不希望正面挑战美国。”
中国已证明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它在20年后的今天的种种局限。
这一政策无法阻止美国竭力遏制中国上升势头的努力,因为北京确信,奥巴马提出的“重返亚太”首先就是一种没有指名道姓的遏制中国政策。
文章说,在学术和外交圈子中出现了一种新概念以及一种更加唯意志论的观念——“奋发有为”。
这种转变就是习近平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亲和力与其在国家机器中巩固自己权力的能力相结合,让中国看起来更加自信。
例如北京在推动其“新丝绸之路”战略,一条是经由东南亚连接非洲和欧洲的海上通道,另一条是通过新疆地区与中亚、俄罗斯及其能源连接起来的陆上通道。
它还毫不犹豫地向亚太国家提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直接与中国认为受华盛顿和东京影响的亚洲开发银行展开竞争。
高敬文说:“这是通过释放经济影响力进行合作的一面。”哪怕以强迫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韩国或印尼为代价,因为它们既与美国在战略上靠近,又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
同时,高敬文还称,中国正投身于比以往更激烈地捍卫其切身利益的行动。它采取行动,说服其他国家不再接待达赖喇嘛,后者如今甚至难以受到教皇的接见,因为这或有可能影响到梵蒂冈和中国之间费尽周折的和解。
然而,当北京把历史殖民主义送给那些想要前往香港支持要求普选的游行示威者的英国议员时,还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一面。
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4年春天在越南声称属于它的海域部署石油钻井平台时,中国直接面临着军事风险。
中方人士充分意识到,“奋发有为”的政策比之前的情况含有更多的风险。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分析说:“不存在与美国进行战争的风险,而有可能出现与一些邻国、尤其是日本的军事对抗。”
更普遍的说法是,中国面临的风险是被看成一个好战的大国。这一风险因外国对其体制的看法而加剧:如经济进步令人瞩目但缺乏民主、污染严重、司法不健全、贫富差距大等。
阎学通因此主张实现一些难以取得的突破,以避免被看成入侵者,如果这样,或许等于在增援同样为大国的竞争对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认为,中国确实比过去更加自信了,但还远远比不上美国的自信。中国被认为不如俄罗斯好斗,它任由俄罗斯冲上反对西方大国的前线。
不过,这样的退缩立场目前得到的好处仅限于亚洲范围内。沈丁立说:“这种外交没有效果,因为它始终不具有威慑力。”在中国确实已成为经济大国的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希望看到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更能得到认可。
中国应该表现出一种平衡技巧,因为在国际舞台上,目前的实力上升已导致亚太地区越来越公开地显示出担忧。
文章说,习近平十分清楚存在的问题,是由从中国沿岸直接面临中国领土要求的国家到北京以服务换取石油的非洲地区,还有因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当然还有华盛顿引发的问题。
文章说,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习近平把中国比为“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
而几个月前,他曾说过,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