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 看看昆明的"雷锋"们

05.03.2017  10:21

     昆明信息港·都市时报 记者王柔 通讯员王宏斌 今天,3月5日,是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是什么?是助人为乐,是爱岗敬业,是艰苦朴素,是公交车上的让座,是拾金不昧的举动,是见义勇为的勇气……在我们身边,“雷锋”并不少见。今天,让我们来认识4位昆明践行着雷锋精神的平凡人。

    “我心中的雷锋精神,是事无大小,都能尽自己的能力去为他人提供帮助。


吕林

    吕林

    30年来无偿献血超4万毫升

    2月10日,吕林再次来到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献血。连上这次,吕林已经献了200多次血,30年来,超过4万毫升血液从他身体抽出,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他也因此荣获国家无偿献血金杯奖、国家无偿献血促进奖、云南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以及4次“昆明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称号。

    上世纪70年代,年轻的吕林是一名铁道兵。在一次事故中,一位战友受伤需要紧急输血,吕林挽起袖子准备为战友输血,可因为血型不同没能如愿,后来,战友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这件事让吕林一直铭记在心,内疚了很久。

    复员后,吕林在澜沧县工作了两年,当地有一名拉祜族妇女产后大出血,家人抬着她走了几十公里赶到县里的医院,可医院血库里却没有一滴存血,乡亲们也因为缺乏献血知识,不敢给她献血,产妇终因失血过多离世。这件事对吕林又是一次很大的触动。

    1987年6月,他在报纸上看见“昆明地区首次无偿献血活动即将举办”的消息后,赶到昆明市中心血站报了名。那年6月25日,他在工人文化宫参加了昆明市第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从此便一直坚持下来。

    “我心中的雷锋精神,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为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徐春洪

    徐春洪

    公交司机队伍里的“服务明星

    在同事眼里,日常生活中的徐春洪话不多,人老实,很敬业。他是昆明公交集团二公司十二车队的一名普通司机,每天驾驶着232路公交车,往返于东站车场和官渡区政府之间。

    2016年4月的一天,徐春洪照常驾驶公交车从官渡区政府站驶出,刚刚过了一个站,车厢里突然嘈杂起来。原来,一名约50岁的妇女突发疾病,一阵呕吐之后晕了过去。徐春洪赶紧掏出手机报警求助,并驾驶公交车开向最近的医院。

    将乘客送到医院后,徐春洪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直守在医院,还主动询问医院是否需要先垫医药费。由于抢救及时,那名乘客苏醒过来,也与家人取得了联系,徐春洪这才放心离开。

    回到工作岗位的徐春洪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谁也没说。后来,同车的乘客找到媒体反映了这件事,公交公司才知道原来那天徐春洪帮助了一个乘客。去年,徐春洪被评为公交集团“五十佳服务明星”。

    “在我们心里,徐春洪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徐春洪的同事说。

    “我心中的雷锋精神,是助人助己。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要多。


李平

    李平

    走出地震灾区 以助人回报社会

    闲下来的时候,李平会翻出以前收到的信件反复阅读,看看那些稚嫩但真诚的文字,心里暖暖的。

    信件是李平在大学期间,一个小孩写给她的。当时的李平是一个公益NGO的志愿者,空闲时间帮助外来家庭的子女进行品格教育。“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教育问题容易被忽视。”李平说,当时有个孩子让她印象深刻。“孩子是被两位拾荒者捡来的,很自卑,不敢与人交流。”为了打开孩子的心结,李平常常和这个孩子聊天,鼓励他,给他带小礼物,让他在学习小组中当“”。一段时间后,那个孩子渐渐变得爱笑了,也越来越有自信。李平说,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会觉得自己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要多。

    成为一名志愿者之前,李平是那个接受帮助的人。李平家在四川都江堰,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令都江堰受灾严重。李平说,当时家乡几乎被夷为平地,还有亲人在地震中遇难。绝望时,是无数的好心人向灾区居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从那以后,“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便成为了李平坚定的信念。

    “我心中的雷锋精神,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力所能及不求回报的奉献。


祝竹

    祝竹

    用画笔和歌声 为白血病患儿带去希望

    昆明市儿童医院里,有一个特殊的学校——新阳光病房学校。每次到了上课时间,都会有一群戴着口罩的“小战士”走进课堂,他们都是白血病患儿。因为容易受感染而加重病情,患了白血病的小朋友很少有机会走出病房,接受治疗的时间漫长、痛苦并且枯燥。

    为了鼓励小患儿们勇敢地战胜病魔,“病房学校”的一群志愿者会在固定的时间来给小朋友们上课,为他们加油鼓劲。祝竹就是志愿者之一。

    祝竹是一所幼儿艺术教育学校的老师,一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了病房学校的存在,就想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初到病房学校,祝竹有些忐忑,她会向老师们请教与这些小朋友相处要注意什么,要规避什么话题。“后来我知道,其实小朋友们需要的就是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祝竹不会刻意把孩子们当患儿对待,而是用画笔、游戏、歌声,带给孩子们欢乐和勇气,让他们在病房也能拥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教会他们坚强与乐观。

编辑:昝娟娟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