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试种火龙果成功 填补昆明此项空白
成熟的火龙果
近日,记者来到东川区拖布卡镇大荒地村樊家坪看到,120多亩的果园里,上千公斤红心火龙果已经挂果成熟。这原本属于热带的红心火龙果,是一位当过报社编辑的女强人——徐庆把它引进东川种植的,在昆明市县区中属于首家。
试种成功
东川区拖布卡镇大荒地村位于小江河畔,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由于缺水,村民们都是以种植红薯和玉米为主,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而如今,在同样的田地里,碧绿肥厚的火龙果枝条错落交织,红艳的果实散发着果香,层层叠叠地挂在上面。近一个月来,果园主人徐庆和家人都在忙着采摘最新一批成熟的火龙果,以26元左右的价格,在地里就能全部卖完。
“我来买过好几次了,真的很好吃。喜欢来这里现摘,反正新鲜,娃娃吃,大人也爱吃。”来自附近补味村的女士小敏开心地说。
“我从小吃着东川小江西瓜的”。30岁的徐庆说她老家就在河对岸的在会泽,原来是昆明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几年前,她去了台湾、广东、广西、玉溪、元江等地考察取经,看好了红心火龙果这种热带水果品种和东川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于是把当地农民的土地流转了120亩过来,并在去年栽种了首批果苗,注册成立了昆明仙蜜种植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开始了创业之路。
跟常见的白心火龙果不同,徐庆种的是火龙果里的稀有品种——红心火龙果,在市面上难得一见,以前仅在沿海地区有少量种植,大部分都为进口。这种集蔬菜、花卉、水果特性于一身的新型水果,切开后其果肉颜色通红,甜度和水分远高于普通火龙果,并且具有清热润肠、排毒养颜等功能。因为营养价值更高,色泽口感更好,红心火龙果的售价高达每公斤二三十元。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这些累累的硕果不仅给徐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使她的内心得到了一份收获的喜悦。“我们的火龙果不打农药。”徐庆摘下一个火龙果,自豪地说。
徐庆说,农业应该说也是今后很大的一个趋势走向,也非常喜欢这样田园般的生活,从现在看来市场还不错。东川这边的气候比较热,火龙果就属于一个热带的植物,火龙果在东川一定能做大做强,带动周围的村民一起来把火龙果种好,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促当地农业转型
由于品种特殊,所以在种植上也有很高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精心培育,徐庆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三年以后,这里的红心火龙果将进入盛果期,每年可采摘12到15次,果期长达9个月,亩产达2.5吨。徐庆的种植基地,在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好收益的同时,也让正在为产业调整寻找突破口的当地政府豁然开朗,看到了广阔的前景。
东川区拖布卡镇副镇长魏成祥说,火龙果非常适合在东川的半山区和河谷地区缺水的地方种植,引入以后会让老百姓的收入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火龙果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特别适合拖布卡镇这样缺水的乡镇,将为该镇的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拖布卡镇的红心火龙果种植面积已达350亩,现大荒地120亩已成熟,预计亩产可达300公斤,
该项目对拖布卡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及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项目实施第一年,每亩可为贫困群众增加3000元左右收入,是解决人民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项目实施两年后该品种每亩平均产量达400公斤,每亩产值8000元;第三年后亩产可达1000公斤,每亩产值可达20000元。群众的收入水平能够很大幅度提高,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可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另一方面,种植红心火龙果无污染,针对拖布卡镇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可以有效的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成为二级和三级保护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品种,有利于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同时,有利于大荒地村生态的休养恢复和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使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得到建设和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协调发展。
前景广阔
火龙果的丰收给徐庆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她希望利用东川独特的资源优势,继续扩大自己的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运作,在带来更高效益的同时,也能带动更多的当地农户共同致富。
“我们种红心火龙果也是打算把它品质提高,把它的品质、果形,包括它的甜度都做到最好,这样我们也可以走一些高端的市场,真正创立一个昆明市独有的一个红心火龙果的品牌。”徐庆对火龙果的发展信心满满。(通讯员 唐启荣 记者 李映青)
徐庆采摘火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