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增长势头
12.12.2014 15:00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联合国12月10日发布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15年和2016年将小幅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1%和3.3%,而2014年的增速为2.6%。中国经济明后两年预计将分别增长7%和6.8%。中印等新兴经济体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报告指出,未来两年世界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为减少风险、应对挑战、保持长期经济和金融稳定,各国必须加强国际政策协调。
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存在明显国别和地区差异
这份报告所列出的未来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提高利率对金融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带来的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的脆弱性;新兴经济体增长继续下行;地缘政治与武装冲突;埃博拉病毒的扩散风险等。
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以温和、不均匀的速度缓慢增长,增长幅度达到2.6%,略高于2013年2.5%的水平。但目前的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存在明显的国别和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将继续呈现差异性:美国2015年和2016年经济增长将分别达到2.8%和3.1%;欧元区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许多欧元区国家徘徊在衰退边缘;日本“安倍经济学”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动力正在消失殆尽。
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2014年的经济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拉丁美洲和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经济大幅减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经济则出现上升势头;非洲经济总体将保持增长的动力,2015年和2016年经济增长将达到4.6%和4.9%的水平。
这份报告谈到,面对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和埃博拉疫情加剧的情况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处境显得比较脆弱。例如,巴西、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的现金流账户赤字高企情况严重,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信贷增长过快引人担忧。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还需要面对的风险是原油价格的极端波动。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无论对原油输出国或是进口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较弱,可能会出现零增长。乌克兰危机持续对地区经济释放负面效应。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动荡不安的局势不仅危及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是主要的不稳定来源。
中印经济持续增长是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
这份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东亚地区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东亚经济将保持强劲的居民消费,出口也将有所改善。预计2015年至2016年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将维持在6%的水平,中国经济预计将分别增长7%和6.8%。
有说法认为,中国经济下滑至7%左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逐渐减少,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立刚对本报记者表示,对此观点不敢苟同。中国经济过去20年保持了平均10%左右的增速,而目前的新常态下则是7%左右。虽然现在增速放缓,但考虑到2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很小,而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很大,所以现在即使增长7%,那也是相当了不起的。
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在未来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现在面临一些转型升级的情况。这种经济的调整不仅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更可以互相学习、抱团取暖。源于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拖累全球经济,这已经充分表明,发达经济体并不是可靠的、负责任的,新兴经济体应当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自身,把发展牢固建立在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等内需增长上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新兴经济体自我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和平台。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互联互通的建设以及由此带来的货物、人员和文化的交流,必定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发展的持续动力,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刘立刚认为,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因此只要中印两国的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增长,就一定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印在经济方面互补性非常强,有着合作共赢的巨大空间。中国的制造业发达,在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有比较优势,而印度在信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有比较优势,同时印度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且缺乏资金。因而,在中印政治关系稳定的情况下,两国经济关系将会得到互利共赢的发展。
>>点评
向松祚(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经济的基本态势是增长疲弱、政策失效和风险上升。欧元区整体陷入严重通缩,“安倍经济学”完全失效。欧元区和日本面临的经济困境是典型的“通货收缩和经济萎缩”,将延续相当长时间。
发达经济体的主要亮点是美国和英国。即使如此,美国的经济增长并不稳定,虽然短期经济增速相对强劲,但是美联储和多家国际机构已将美国长期经济增速下调到1.75%,核心原因是全要素生产力增速持续放缓。英国近期经济增长主要源自低利率所刺激的房地产市场复苏,英国经济增长很难维持目前态势。
纵观全球,中国将继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正在回归“新常态”。展望2015年,我国投资增速将稳中略降,消费增速稳中略升,进口增速维持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至少达到7.3%。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步伐加快,增长质量将持续改善,能耗持续下降,就业保持稳定,风险整体可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基于“货币万能主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非重整经济的万应灵丹,反而加剧全球汇率动荡、金融风险和经济失衡。面向未来,各国必须痛下决心回归基本面,深化结构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消除市场壁垒,遏制保护主义,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就业环境,以实现实体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2.12.201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