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与生态宜居“融”出富强幸福新官渡

05.01.2016  00:33

官渡区区委书记杨志华 昆明日报 记者李海曦/摄

  

    2015年,官渡区一组数据显示:

    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持续名列前茅;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年均增长11.8%,约占全市20%;

    全省率先创新开展“名中医、骨干医师”进社区服务;

    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1个,总量居全省首位; 

    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3.4万以上、1.5万以上,是2010年的1.8倍和1.9倍,两个收入绝对值居全市各县区第一。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栗飞  1月4日,官渡区区委书记杨志华就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官渡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省市战略安排,努力把官渡区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商务和会展区,昆明文化生态宜居特色区,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力建设富强幸福新官渡。       杨志华指出,“十三五”官渡区站在发展的新起点,将围绕“一核两区一廊”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在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同时,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

     “强三精二” 升级版 提供强劲动力

    做强三产,优化二产,2015年官渡区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优化为36.6:62.8。在此基础上,官渡区研究制定了“强三精二” 升级版,以商贸、会展、金融、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为重点,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载体,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以巫家坝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带动,围绕新兴现代服务业引入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谋划配套项目;以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为龙头,促进传统市场向线上线下融合交易模式转型升级;以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官渡古镇省博物馆、大剧院为核心,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财税金融服务、科学技术运用等方面,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创新举措。

     “多规合一 以水定城” 构建宜居宜人城区

    优化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区域人口、功能布局,分类抓好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加快推进以连接内外交通干线和巫家坝、文化生态新城周边配套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加快实施“村改居”社区改革发展行动计划,切实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规范“三资”管理,在深化改革中破解难题,提升服务水平;科学合理划分社区,统筹人口、用地、空间、产业、生态,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构建宜居宜人城区。

     “六大工程” 绿色发展 展现濒水生态特色优势

    杨志华表示,官渡区将围绕滇池治理“六大工程”,落实河道“三包”责任,完善河道、道路、城中村、绿化“四位一体”综合管护制度。扎实做好湖滨生态修复建设和管理,打造城市综合绿肺空间。遵循海绵型城市建设思路,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完善城市地上地下管线体系,提高城区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建筑,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绿色协调统一,展现官渡濒水生态特色优势。

     融入“一带一路” 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官渡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与长水机场、新南站等航空、铁路枢纽联动,依托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以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等展会为开放发展的平台,加强资本人才技术引进、品牌渠道建设、市场产品对接,提升商贸物流外向度;强化与昆明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的协作,通过实施跨境保税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方式,为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开拓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全区将推进教育医疗国际化,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与健康服务平台,构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实用人才教育基地和医疗健康基地的重要板块,全面增强开放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增量扩优” 职业教育精细发展

    深入开展基础教育“增量扩优”工程,提高职业教育精细发展程度,深化教育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全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建设,丰富社区文化体育阵地,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从严治党 不称职干部召回制度改革

    官渡区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坚定实施不称职干部召回制度改革,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创新力强作风务实的人才队伍。

    相关链接:什么是“一核两区一廊”布局?

    “一核”即以飞虎大道为主轴、含巫家坝城市副中心和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新兴产业核心区;“两区”即太和、吴井、关上传统老城提升发展区,含关上、金马和小板桥部分片区的临空经济配套服务区; “一廊”即含沿湖街道及生态隔离区的文化生态走廊。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