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与昆明:优势与问题并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可谓掷地有声。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同样感受到了《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美好愿景: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东中西部制造业协调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地服务配套设施和能力建设,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借助《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发展机遇,昆明应着力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董棣如是说。
优势与问题并存
5月14日,“2015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昆明举办。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国工业有着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必须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放在更重要位置。”李毅中说,美国对金融危机深刻反思提出“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先声夺人等都催生了《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制造业总体仍处在中低端水平,在积极谋划4.0的同时,还要着力打造3.0,甚至不得不去补2.0的欠账,“中国有全世界最先进的企业,也存在最落后的一些问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
于昆明而言,同样如此。一方面,昆明的制造业在一些领域首屈一指,如昆明中铁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占全国80%以上市场份额;南天集团PR系列专用存折打印机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全球第二等;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结构不合理,发展环境仍然不优等。
借势解决瓶颈问题
“昆明的制造业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机床制造、通电设备等产业优势明显,借助《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发展机遇,昆明应着力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瓶颈问题。”董棣说。
在董棣看来,昆明有资源优势、也有制造业基础,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既是昆明的着力点,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明确要求。昆明可以借此把产业结构衔接起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昆明可以从《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中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借助《中国制造2025》提升总体工业水平,并把优势产业向南亚、东南亚市场转移。”董棣说,“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昆明在做好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更要着力开拓南亚、东南亚甚至更大的市场。
市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尹峻同样认为,昆明应该把《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借助南亚、东南亚市场,把核心的业务留在昆明,把非核心业务适当转移和外包。”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可以说是涵盖了十三五、十四五的发展内容,昆明应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划,构建政策洼地,吸引更多的4.0项目早日落地。”尹峻说。(记者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