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昆明投入1610万元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凡) “小厕所大民生。”昆明市将“旅游厕所建设”纳入要办好的10件惠民实事清单中,举全市之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今年是“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和新三年计划出炉之年,昆明持续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全年投入市级旅游发展资金1610万元,新建改扩建62座旅游厕所。
市长挂帅抓公厕建设管理
为确保全市公厕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昆明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公厕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各市级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策,组织、协调、推进全市厕所建设。
在2015年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现场会上,昆明市制定《2015年—2017年三年旅游厕所建设方案》。截至2016年底,昆明共投入市级旅游发展资金3915万元,用于补贴旅游厕所建设,通过资金补助引导企业投资,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加快旅游厕所建设进度。
建立捆绑式奖惩机制,对问题较多或游客满意度较低的地区,减少或取消下年度资金支持;年度任务未按时完成的县(市)区取消下一年度申报资格;对国家、省、市级旅游部门考核检查及明察暗访不达标的企业,其申报国家、省、市旅游发展资金及等级评定等工作不予支持。
A级景区设置“家庭卫生间”
2017年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提出,全国5A级旅游景区都应配备“家庭卫生间”,今年全国将建设604座“家庭卫生间”。其实早在之前,昆明已提出,全市所有A级景区都必须按照3A级旅游厕所的标准建设“家庭卫生间”。
昆明圆通山动物园、金殿公园、海埂公园、大观楼公园、石林等公园、景区都已建成“家庭卫生间”,并陆续投用。其中,去年底,圆通山动物园两个配备“家庭卫生间”的新卫生间投用。两个“家庭卫生间”内均设有成人马桶、儿童马桶、小便器以及成人洗手池、儿童洗手池、母婴台、儿童安全坐椅,并配有呼叫器,以便意外情况发生时及时呼救。
金殿公园“家庭卫生间”位于公园的杜鹃园,室内面积近20平方米,内部设置成人坐便位、儿童坐便位、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婴儿台、儿童安全坐椅、安全抓杆、挂衣钩和呼叫器等。整个卫生间宽敞明亮,室内就如园林小品一样栽种有竹子和杜鹃。
探索“互联网+厕所”
昆明一直以来都积极探索、实践多样化的旅游厕所建管方式,并将高科技引入全市旅游厕所建设体系,推动“厕所革命”走向深入。
今年3月,昆明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用生物降解旅游厕所。在这个位于昆明海埂公园内的旅游厕所中,排泄物经过生物菌种分解,全部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实现废水的循环再利用和“零排放”,在满足800-900人次/天如厕需求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保护滇池的目的。生物降解厕所还接入物联网进行全面远程监控、管理、统计、诊断等,对厕所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控制。
目前昆明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厕所”的智慧旅游厕所建设,着手开发全市旅游厕所移动服务与管理平台。同时,探索结合微信、App、网站三位一体解决实际需求,开发旅游厕所电子地图,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旅游厕所运营升级。
今年,昆明将继续创新机制,推进全市旅游厕所建设,全面提升厕所科技应用水平,并全面探索推广“以商建厕、以商养厕”模式;同时,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将旅游厕所作为城市形象窗口之一来打造,加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游客、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随评
做好每件温暖的小事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评论员小丁)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么、关注什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是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昆明将新建改扩建62座旅游公厕、智慧药房在市中医院揭牌……把这些涉及民生的事情办好,就是在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福祉,就是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好体现。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小小厕所是最民生不过的问题,但建好一个个厕所,其价值和意义却不可小觑。公厕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推进“厕所革命”,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昆明要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没有足够数量又有一定“气质”的旅游公厕,何谈春城“高颜值”?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没有干净卫生的厕所,那叫什么美丽乡村?
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关系到城市形象和旅游环境的改善,还关系城市宏伟蓝图能否如期变为现实。因此,需要持之以恒地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紧抓实抓好。还要瞄准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切实推进扶贫、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各方面工作,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好,让这些利好铭刻进百姓每一天的生活里,辉映在千万群众的笑脸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往往来自对自身和周边生活环境的点滴变化,老百姓多了幸福感、安全感、稳定感,社会才会和谐健康发展。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擘画好一个个砥砺奋进的民生图景,兑现好一个个周详细微的民生安排,市民群众才会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编辑:曹月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