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攻坚战:菜市场提档“五面三线”

17.05.2018  11:51

2017年3月15日,安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姚京伟带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的167人,“”进了安宁市26个综合农贸市场。从“3·15”这天进驻,到9月19日结束,近200人的队伍,多数人仅休息了一两天。

这几乎是所有公务人员“脱皮掉肉”的半年,也是安宁20多家农贸市场“脱胎换骨”的半年。

农贸市场的整治一向是让创建工作人员最头疼的工作。它既是创建指标体系中的测评重点,又是百姓的民生,所以这项工作没有轻重之分,只有“”的考验。

18年的坚持,182天的“强攻”,彻底颠覆了安宁市民对农贸市场的印象。

补短板”不仅仅是钱的事

如何用改革成果促进文明进程,用社会财富优化城市环境?关键就在于要补齐城市建设的“短板”。 

短板”怎么补?“安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我的城市我做主’,是我们在创建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大宗旨。农贸市场是老百姓每天都要去的地方,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不断方便群众,就是践行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安宁市委副书记王胜章说。

为了写好这篇民生文章,安宁市委、市政府在创建“攻坚”阶段,从全市选点挑出18个离群众最近、人气最旺、基础较好的农贸市场,开展全方位综合升级改造。

全方位综合升级改造”,除了改善普遍存在的硬件设施缺乏、功能布局混乱及管理薄弱问题外,还要改市场管理人员的“传统想法”。因为不跟他们沟通好,没有他们的配合,要想见成效就是“天方夜谭”。

姚京伟记得“进驻”各大农贸市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会统一各个市场管理人员的思想。“创文”的意识大家都有,毕竟安宁已经创了很多年,但一旦要动真格,尤其是利益可能受影响,就有了很大的阻力。

比如说,如果不做规范化要求,市场方可以在很多边边角角开辟财源。一旦有了硬性规范要求,就会有损失。想不通没关系,一次做工作,两次做工作,三次做工作,总要做下来。关键是讲清楚提升改造后,不仅是惠民,更是帮市场方开拓发展空间。

从打好“思想战”到打好“实战”,安宁最大的特点还在于立足安宁实际“补短板”。“我们对所有农贸市场提出的改造方案都是立足实际,综合提升。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但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王胜章说。

抱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想法,首先让市场管理方吃透政策,改造所需费用由市场方出三分之二,政府以奖代补出三分之一,严格按照《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服务管理规范》,从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功能布局、保障食品安全、优化购物环境等方面出发,对18家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综合提升。共改造面积4.9万平方米,改造摊位3637个,改造商铺542个,总共800万元,平均一个农贸市场仅用了50万元。

钱,大家共出,利益则更多是市场方享。这笔账不管怎么算都亏不了。所以短短三四个月,18家农贸市场全部焕然一新,改造推进速度和质量前所未有。

50万元是什么概念,一般一个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几乎都在上百万元,安宁就是用最少的钱,既让市场管理方满意,又让老百姓满意,实现真正的“三方共赢”。

从“粗放”到“精细

“‘粗放’就是想堆哪堆哪里,‘精细’就是分好了类来堆。”在安宁市华西市场,并无职场经验的周之香,却简明生动地说清楚了“粗放”和“精细”的概念。

在此次改造的18家农贸市场中,最老的建成有20年,最新的也建了10多年,因此硬件设施缺乏、功能布局混乱等问题普遍存在。管好农贸市场,单纯把“面子”做好不行,关键还要把“里子”做好。“里子”能不能做好,关乎整个综合提升成败。

农贸市场最难管的就是脏乱差,管得好,确保老百姓餐桌安全,管不好就出大问题。

正如市民周之香说的,要管好,先分类。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就是要确保“菜上架、肉上台、鱼入池、鸡入笼、货入柜”。但如何将这“五要素”做到位,安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摸索出“五面三线”的细化办法。

五面”——地面(改下水)、台面(统一瓷砖)、里面(整齐摆放)、墙面(干净整洁)、铺面(大方规范);“三线”——摆放一条线(统一20厘米挡水板,确保水不流到地上)、证照一条线(统一制作1.4米证照架,三证齐全让群众放心)、牌匾一条线(一个底色、统一规格,杜绝眼花缭乱)。

五面三线”的规范化要求和强势推进,彻底改善了农贸市场的脏乱差,也让市民由衷发出“像超市的农贸市场”的赞叹。

在华西市场,市民赵大妈听说记者来采访,热心地带着记者在农贸市场里转,“你看看现在哪家的蔬菜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人家来买菜一眼就看得见。关键是地上干爽,每个蔬菜摊上都有挡水板。

在卖鱼的摊位前,赵大妈让鱼贩挑了一条一公斤多点的花鲢。鱼贩挑鱼时,鱼在池子里跳来跳去,但鱼池边的挡水板足有30厘米高,周边地上只洒了几处水点。赵大妈说:“以前这些地方到处湿漉漉的,又脏又黏,像我们老年人最怕滑倒,现在不怕了。”拿着鱼离开的赵大妈还不忘补了一句:“关键是,菜还没有以前贵。

要规范  但更要照顾群众利益

有许多时令性、季节性交易的占道经营,也是农贸市场管理的难点。当季的水果上市,像草莓、桃子、李子、红梨、核桃、板栗、菌子这类时令性比较强,但又很受老百姓欢迎的占道经营怎样规范?

安宁盐场综合市场想了一个妙招——短租。将市场的一部分摊位改为临时活动摊位,将原先挤在市场各个入口、出口的占道经营户全部“”进市场,每天仅收取3至5元管理费,既保证了农贸市场的秩序又保障了卫生,也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安宁盐场综合市场是安宁城区唯一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全市三分之二的蔬菜每天从这里输送。这么大的人流、物流,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各种货车的上货、卸货。

农贸市场大多数挤在市中心,空间本来就小,绝大多数没有规划停车位。每天早上6点到9点,晚上7点到9点,可以说堵得水泄不通,到处乱麻麻一片。”姚京伟说,如果单纯为了市场秩序,货车一律不给进市场就完了。但不让货车进市场,小商小贩不干了。“好,我们首先规范时间,早上6点到8点前,除了上下货,其他货车一律不准进。那商户们下完货的车停到哪里?

要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连根拔除”。在安宁市交警大队的协助下,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市场周边的违建改成停车场,专供商户们停车,将市场周边的临时场所利用起来,划线后规范停车。一系列民生措施,让商户们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用心,感受到了市场的整洁对经营更有利,也就感受到了文明的价值。

来自会泽的刘天明在盐场综合市场经营了3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农贸市场好不好关键看效益”。靠着经营时鲜蔬菜,他已经在市场附近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文明城市的终极目标是让老百姓能宜居。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像一个家庭,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环境的和谐,能给孩子带来阳光的性格。这就是一座城市的内生动力:温暖、平安、向上、向善,就像一束文明之光,不断照亮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生命。(昆明日报  记者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