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鲁甸震区的乡亲们,你们过得好吗?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波及云贵川三省,此次地震造成617人遇难,114人失踪,是云南省14年来震级最高、因灾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
如今一年过去,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得怎么样?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能否正常开展?在鲁甸地震一周年之际,新闻君的同事们再次来到了地震灾区进行回访。
重建情况
会泽灾区:民众8月底将住进新居
迤车镇是“8·03”地震会泽县的重灾区之一,全镇共有18152户67688人不同程度受灾。地震发生后,当地开展了民房恢复、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治等130多个建设项目。其中,民房维修加固9817户,拆除重建2252户进展顺利。
迤北村是迤车镇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共有721户房屋受损。张华庆家就是其中之一。在外务工的父亲张荣彩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回家重建家园,今年3月,他们搬入砖混结构的新居。看着160多平米的新房,张荣彩心里踏实了很多。
“新房子比老房子地势、地点各方面都好很多,现在我们也放心、踏实了”。张荣彩说。和张华庆家一样,这里民房恢复重建项目进展顺利,受灾民众有望在8月底全部住进新居。
堰塞湖畔:互助重建 共同增收
江边村是云南会泽县最偏远的村寨之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去一趟县城。在2014年“8·03”地震中,江边村556户1638人受灾,其中1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55多间房屋倒塌,是曲靖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地震还造成牛栏江堵塞形成堰塞湖,田地被淹,房屋进水倒塌,江边村一度变成“江底村”。孙选米的家,也在地震中倒塌。
因为资金有限,许多村民都和孙选米一样,仅选择了50平米的户型,在原来的一片花椒地中,集中安置,重建家园。为了进度快一些,村民们互帮互助,你帮我家粉刷,我帮你家砌墙,一刻也不耽误。“大家互相帮忙,一起住进新房子,心里也会踏实一些。”这是孙选米和乡亲们共同的心声。目前,纸厂乡5272户重建户已经启动5121户,预计8月底全部竣工,达到入住条件。
为铭记这次灾难,和新居建设同时进行的,还包括村里的感恩广场。江边村所隶属的纸厂乡乡长龙发翔介绍,规划中的感恩广场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地震倒塌的房屋遗址、抗震救灾展览馆、小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等。“希望我们在这次苦难中,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以后的生活更加美好”。
鲁甸震中:龙头山政府“三迁”记
龙头山是鲁甸“8·3”地震震中。地震中,原有的政府办公楼倒塌。如今,已成为废墟的旧院里,被损毁的车辆、丛生的荒草无不提醒着人们关于那一场灾难的记忆。随后的一年里,龙头山镇政府三次搬迁,从帐篷政府到板房政府,最终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龙泉中学学生宿舍落了脚。
在震后板房学校、板房卫生院相继建成后,龙头山镇政府的两层活动板房才开始搭建。在这栋板房里,每天都有不少民众前来,了解和咨询过渡安置以及恢复重建的各种事务,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度过了冬天、春天,直至现在。为了给民房建设腾地方,镇政府第三次搬迁。
民政所、党政办……每一间“新办公室”里,都摆放着办公用品,也摆放着两三张床,为了工作加快进度,工作人员都住在了办公室。龙头山镇重点工程协调办主任常超说,目前,龙头山新集镇项目进展顺利,待学校、民房、路网等建设完毕后,龙头山镇政府的建设项目才会启动。“也许下次你们来,我们又搬家了。”
爱心捐助:从未间断
“去年地震的时候,我们立即组织了义演义卖,共筹得善款337169.5元,今天我们就把这笔汕头人的爱心款发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汕头市蓝天义工协会秘书长黄淑铧说,灾难的发生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守望相助最有力的号角。“地无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灾难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新生的起点,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来关注灾区的重建。”
为这笔善款寻找受助人的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是云南昭通本土第一家公益性机构,自去年“8·03”地震发生以来,一直驻扎在震中龙头山开展专项工作。此次受汕头蓝天义工的委托,6月份开始启动“手拉手,益起行——鲁甸8·03地震造成单孤和特殊家庭关爱计划项目”。
安然公益龙头山镇工作站项目负责人刘昌伟介绍,此次项目筹集的33万余元,项目帮扶家庭达250户。“第一次基础性帮扶共计15万元,给地震造成单孤和各村社工人的特困且重残家庭50户,每户家庭给予3000元帮扶资金;第二次是特殊帮扶,针对特别困难的20户家庭,每户发放5000元,用于资助村民建设房屋。”此外,还有8万元,用于定期或不定期走访80户家庭,促进建立帮扶小组,促进与帮扶对象的互相交流,同时中秋、春节等节日慰问100户家庭,每户500元。
鲁甸地震周年祭:废墟中投资近80亿建起的新城
短短一年里,记者三度来到灾区。看着这里一点点发生变化,昔日破碎的家园如今处处焕发生机,曾经悲伤笼罩的村庄有了欢声笑语。不论是在鲁甸龙头山,还是巧家县包谷垴、会泽县纸厂乡,重建中的灾区民众基本实现了居住有房屋、上学有校舍、看病有医院,城乡基础实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鲁甸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总体上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我们要完成近7万户老百姓的重建,现在开工率已达98.7%,近70%的老百姓已经搬进了新居”。云南省昭通市市长张纪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其他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地质灾害和生态环保等重建工作也在有序地推进。
张纪华表示,下一步,当地将加大组织施工力度和责任落实力度,锁定目标,加快重建步伐。
“三年重建任务完成之时,我们整个灾区将实现脱贫。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服务、老百姓的民居、产业的发展和收入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纪华说。
截至目前,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纳入规划的6大类、102大项、2498个工程项目已开工498个、竣工2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1288个,累计完成投资78.61亿元人民币。
记者手记
马骞:
龙头山镇政府地震遗址,一年过去,疼痛仍近在咫尺。散落一院的旧物零碎,顽强丛生的野花荒草,仍能唤醒那一场撕裂带来的,痛彻的集体记忆。山下,学校、卫生院即将完工,两栋保障房已经封顶,漫山的花椒也将成熟开采……过去总会过去,未来终会到来。
杨华伟:
时隔一年,再次来到鲁甸龙头山镇,这片被地震蹂躏过的土地。倒塌的房屋,被砸坏的汽车,还在无声的诉说着去年的那场灾难。于无声处,新城崛起,废墟旁的工地上,机器轰鸣,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更加珍惜安稳的生活,他们擦掉泪水,咬紧牙关,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重建家园!
浓雾逐渐散去,曾经山河破碎的龙头山逐渐显现出来,慢慢愈合的伤口上开始长出花草树木,在雨水过后更显得青翠欲滴。再过一个月,就是秋天了,收获还会远么?
回访感言
马骞:
想起去年在灾区采访后写下手记的结尾:救援工作转入过渡安置,我在灾区一线的采访结束。去到在昭通市区的表姐家看望我的小外甥女,地震来时,她刚出生四天。因为她的到来,我们家终于四世同堂,我年迈的外公外婆万分高兴。脱掉在灾区穿的外套,抱起她,暖暖的,香香的,久违的美好与幸福瞬间充盈于心。
是的,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是生者对逝者最大的告慰。感谢在灾区接受我采访,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或许,跟大山大水和无尽时光相比,人与人的相逢无比渺小,但这渺小,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只愿再相逢时,阳光透过花椒叶的罅隙,洒满你的脸庞。
嗯,今年再相逢时,愿望实现。龙头山,愿你越来越好。
杨华伟:
白天采访,夜晚赶稿,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相同地点,相同的人,感受到的是同样的责任和担当。又是一年花椒季,趟过悲伤的人们拿起背箩,开始收获新一年的希望。年轻的志愿者仍旧延续着爱的传统,力所能及的帮助受灾的人。甘家寨安置点,五位新生命开始探索这个世界。重建,收获,新生,洗尽苦难,迎接收获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