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 昆明记者调查:90后被打的次数少

01.05.2016  12:08

    从小到大,你被父母打过吗?如今,也当父母的你,是否会选择“棍棒教育”?昨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不少网友在呼吁“保护儿童”的同时,也记忆起自己童年时代,因为调皮而挨打的经历。昆明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曾汝弟表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应该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单一粗暴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70后

    黄荆条子出好人

    家住昆明北市区的冯女士1972年出生,目前在某家政公司上班。冯女士说,她出生在云南大理的一个农村,作为一名70后,父母信奉的“黄荆条子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冯女士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自己是家中的长女,平时父母对她管教很严,不管是自己犯错还是弟弟、妹妹犯错,冯女士总会因为“连带责任”被训斥甚至挨打。

    “小时候家里非常穷,父母没时间照看弟弟、妹妹时,都由我来带,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错。一旦出现纰漏,即使错的是弟弟、妹妹,我都会受到处罚。”在冯女士的记忆中,儿时有着数十次被父母打过的经历。冯女士觉得,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才能出人才”。

    事实上,和冯女士有着类似经历的70后并不少。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70后市民,他们中有公务员、个体经营者、家庭主妇、企业上班族,其中8位市民表示,自己童年有过被父母打的经历,且次数不少。

     80后

    被打后爷爷奶奶当救兵

    或许是父母教育观念有了转变,或许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还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庇护,很多80后表示,和70后相比,他们这一代人挨打的次数少了,“棍棒”教育有了变化。

    毛女士是一名幼儿教师,1988年出生在曲靖,父母都是工人。毛女士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由于受爷爷、奶奶的宠爱,她从小就是个调皮鬼。“上小学时成绩很不好,不喜欢听课,更不喜欢做作业,老师拿我没办法,只好请家长。记得小学六年级时,父母有4次被老师请到学校。每次听到老师说我在学校有多调皮,他们都很生气,回到家里我难免会受一顿皮肉之苦。

    不过,聪明的毛女士每次都会搬出爷爷、奶奶当“救兵”。“爷爷、奶奶一出马,父母总要给几分面子。”冯女士说,经常搬出爷爷、奶奶后,挨打的次数确实少了,不过有时惹得父母非常生气时,挨打还是避免不了的。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15名80后市民,其中有12人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过,被打的原因多是由于“考试成绩不好”和“在校惹事”。

     90后

    虽有挨打但更多的是交流

    今年24岁的小戴目前在某高校读研究生,她几乎没有挨打的经历。“我小时候很听父母的话,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合理,基本上不会打骂我。偶尔我犯错,他们会耐心地和我沟通,用聊天的方式来让我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小戴觉得,良好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小时候,如果父母经常打骂,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也不利于孩子成长,打骂孩子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小戴说。

    不过,也有90后儿时被父母打过。小陈是一名90后女孩,儿时偶尔也被挨打。“小学六年级,有一次去同学家玩没告知父母,晚上很晚才回家,被父母狠狠地批评后,还被母亲用鸡毛掸子打了屁股。”小陈说,她明白自己挨打时,父母心里也不好受。小陈说,其实自己儿时被打的次数很少,父母还是会以沟通为主。

    记者随机采访了15名90后,有10名受访者表示曾有“挨打”经历,其中9人都表示,只挨过两三次打,之后父母还会与其进行沟通。

     家长

    沟通是最合理的

    教育方式

    家长怎样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呢?70后市民冯女士现在已是一名90后孩子的母亲。“儿子小时候,由于调皮也对他有过小惩罚,但更多时候我都会选择和儿子沟通,告诉他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冯女士说,根据她的经验来看,沟通交流的方式比“棍棒”方式有效。

    记者还采访了30位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其中26位家长认为,无谓地打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家长应该以轻松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更易于孩子接受。另外4名家长觉得,如果孩子实在不听话,惹得父母恼怒时,难免会想打骂孩子,工作情绪也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有家长建议,教育孩子时可以适当地有些小惩罚。

     专家

    单一粗暴行为

    不利于孩子成长

    昆明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曾汝弟介绍,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孩子接受教育观念转变,“沟通式”的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黄荆条子出好人”的教育观念是不提倡的。

    曾汝弟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用合理、合法、合情的方式,“棍棒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即使被父母打了,孩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的孩子害怕被父母打,还会编造一些谎言来骗父母,这容易使孩子养成说谎话的习惯。时常打骂孩子还容易伤害亲子关系,孩子和父母疏远、畏惧父母,甚至会仇恨父母,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

    曾汝弟建议,教育是建立在亲子情感之上的,家长不要再把“爱孩子”当做简单、粗暴的借口,那样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心理阴暗等,单一粗暴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