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爷巧手制立体微缩景观 70个易拉罐现抗战岁月

05.08.2015  11:08

用饮料瓶制作滇缅公路微缩景观 记者刘筱庆/摄

    松山战役,是滇西抗战中悲壮的一页,而驼峰航线是抗战时期中国一条主要空中通道,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昆明西山区气象路,见到了50多岁的姚军。他用70多个易拉罐和塑料瓶,制作了两幅立体手工作品,以独特的方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幅反映松山战役,用50多个易拉罐组成4组景;另一幅反映驼峰航线,用了20多个易拉罐。

    50多个易拉罐反映松山战役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姚军家,就看到沙发上放着两幅构思巧妙、造型独特的手工作品。这两幅作品由颜色各异、材质不同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剪接而成,每幅大概有1.5米长,1米高。

    姚军介绍,第一幅是反映松山战役的情景,由4组景构成。第一组是滇缅公路,大概由20多个易拉罐制作而成,先用9个塑料瓶的瓶底做成9座山峰,再把塑料瓶剪成14条长短不一的塑料片,做成14道弯弯曲曲的山路,然后在山路和山峰的底部铺上绿色的广告布做成草地和树林,最后用螺丝把这些都固定在木板上,形成了滇缅公路;第二组景是惠通桥,他用易拉罐做成一座桥,用塑料瓶的瓶口堆在一起做成桥柱,在桥上还有一座炮台,周围用绿色的广告布做成桥边的杂草和树丛,整组景用了20多个易拉罐;第三组景也是一座桥,用了10多个易拉罐;最后一组景在木板的中间,反映的是松山战役后夕阳西下、土地变黑、树木枯萎的景象。

    姚军说,他平时就很注意收集材料,这些易拉罐有的是他收集的,有的是他爬山时从山上捡回来的,平时到超市买饮料时也会选一些外形美观的塑料瓶。而木板是淘汰的办公桌板子,也是从外面捡回来的,不仅环保而且能回收再利用。他从7月15日就开始制作,用了50多个易拉罐,反复推敲,力求立体,大概花了10天完成了这幅作品,想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7天完成驼峰航线微缩景观

    姚军还制作了反映驼峰航线的纪念品。

    “做这个驼峰航线微缩景观,我不仅查阅了资料和图片,还加上了自己的创意和灵感。”姚军说,他差不多花了7天时间,用了20多个易拉罐。他用红色的易拉罐两两拼接做了3架直升机,有机身、机翼,用瓶盖做了飞机的发动机,还用绿色的广告布和塑料瓶做了5座山峰。虽然一些景物的表现有点夸张,但是为了体现出艺术效果,渲染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以使整个作品更有看点。

    “一开始做的时候手经常被易拉罐划伤,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一有时间就做,现在也比较娴熟了。”他介绍,因为自己本身做易拉罐就很拿手,家里的电灯、台灯都是自己用易拉罐组装而成的,既美观又节能。 (记者 左学佳 实习生 杨彩荷 代迪)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