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沪滇对口帮扶援助资金增长11.5%

14.01.2015  16:00

2014年沪滇对口帮扶援助资金增长11.5%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沪滇两省市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各对口帮扶合作州市、县和省级成员单位扎实工作,探索创新,协同合作,有力促进了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2014年,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援助资金33658万元,增长11.5%,其中:计划安排资金28842万元,增长8%;争取计划外资金4816万元(红河532万元、文山762万元、普洱550万元、迪庆1222万元、西双版纳150万元及地震灾区捐款1600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51个,覆盖全省滇西边境山区、石漠化地区、迪庆藏区和乌蒙山片区30余个县,受益农户11886户、农民51447人。实施沪滇经济合作项目166个,实际到位项目资金139.8亿元,增长38.8%。

一是扎实解决贫困群众尤其是特困群体的发展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攻坚目标,投入帮扶资金16386万元,在红河、文山、普洱、迪庆等州市28个县重点围绕“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整村推进、新纲要示范村、生态移民试点等帮扶项目190个。累计投入独龙江乡帮扶资金7670万元,重点实施6个安置点323户安居房、5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7个整村推进、学校电教室、5个卫生室提升等项目建设,参与完成220户安居房、孔当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

二是切实增强帮扶地区群众脱贫发展后劲。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十百千”行动计划,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示范带动、辐射周边”思路,以受援地区贫困群众能直接受益为原则,投入帮扶资金688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6个,实现产业增收1232万元,惠及群众6960户、29389人。同时,在继续抓好中和农信小额信贷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富宁县、广南县、砚山县成立分支机构——农户自立服务社,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999.6万元,覆盖31个乡镇231个行政村(社区)4518户。

三是着力拓展部门合作空间和领域。按照“民生为本、人才支撑”的帮扶思路,投入帮扶资金557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6个,在受援地区援建中心小学、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藏医院能力建设等项目。资助贫困学生700余人次,完成180人次的云南省小学校长及语文教师培训班,云南大学选派45名教师和6名管理干部赴复旦大学学习进修,两校合作培养45名本科学生。上海对口支援三级医院24所,累计派驻医务人员465人次,诊疗患者141909人次、开展手术10380人次、会诊9715人次、新建临床专科65个、开展适宜技术(新项目)共690个,培训县级医院医务人员48817人次,接收云南省进修培训人员427人次。双方科技合作签约50项,合作建立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环境监察经验交流,拓展云南对外文化贸易。上海市全年共向云南省捐赠资金1600万元,捐赠新棉被2万床、衣物55.25万件。上海市总工会、机电工会分别向鲁甸地震灾区捐款80万元、20万元,浦东新区援助150万元用于西双版纳州中心血站资金发展和购买设备,闵行区捐赠香格里拉古城火灾救灾资金100万元,青浦区企业家协会向元阳县俄扎哈播小学捐赠价值近30万元的春冬校服各600套、多功能字典600本。

四是携手推进沪滇双方经贸合作。一年来,沪滇实施经济合作项目166个,实际到位项目资金139.8亿元,项目涵盖房地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康体休闲、资源综合利用、医疗卫生、农业等诸多领域。渣打银行昆明分行正式开业,成立上海—滇中新区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举办“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和“昆普西自由行旅游直通车产品”上海推介会和香格里拉首届特色产品展销会,开展滇菜企业首期现代餐饮专题讲座及创新滇菜交流活动。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蔡威率代表团来昆参加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期间,促成签约经济合作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56.55亿元。

五是人力资源开发稳步推进。党政人才培训取得新进展,双方共同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共计26期2869人。省委组织部、普洱市、文山州分别选派10、11、25名干部赴沪挂职锻炼,文山州、红河州、普洱市借助沪滇合作平台分别培训干部498、230、1263名。白玉兰农民现代远程教育404个教学点稳步开展培训1384期60425人次,各级输出机构、职业学校、技校等开展劳务培训6700余人。

六是援滇干部工作成效明显。15名上海市第九批援滇干部赴250个项目点指导检查工作529次,争取计划外帮扶资金3066万元,撰写调研报告16篇。期间,文山州联络小组每人每年出资1千元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普洱市联络小组为景谷地震灾区主动捐出6个月基本工资,迪庆联络小组不仅每人出资6千元,还募集资金25.8万元,资助迪庆州民族中学贫困学生每人每年2000千元且为期3年。

一年来,沪滇对口帮扶合作在帮扶项目向边远地区延伸、基础设施条件差、建设成本不断加大、投入需求矛盾较为突出等情况下,成效如此显著,主要得益于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沪滇对口帮扶合作工作,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为组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陈豪为常务副组长,省委副书记仇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和张祖林副省长为副组长的沪滇帮扶合作领导小组,健全办公室机制,增补办公室副主任,设立5个工作组。双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沟通对接,密切合作,加强对帮扶合作的宏观指导和跟踪服务,制定管理制度,有效促进了帮扶项目的规范化运行。

二是强化管理。出台《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启动沪滇帮扶合作项目库应用系统和《上海市对口支援迪庆藏区2014—2015年工作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迪庆《建塘镇吉迪村‘新农区、新牧区、新社区’三区联动开发试点规划》。编制《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抽取14个县2013年帮扶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抽评工作。

三是深入调研。深入项目点专题调研,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听取群众意见,研究新时期帮扶合作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等。积极争取上海帮扶资金尽快到位,主动协调省级相关成员单位和州市。完成专项课题《关于深化对口帮扶加强合作区域的调研报告》。

四是拓展举措。注重连片,形成示范,力争“帮扶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能自我发展一个村”。强化项目责任机制,建立“项目、资金、干部”三位一体的模式。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和产业帮扶新模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探索建立市场、企业、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云南省扶贫办 发布人:53000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