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人未知 15个村寨有大美

04.11.2014  11:05

    云南特色文化企业,正如雨后春笋,发芽出新绿;特色文化协会,亦呈现繁荣之势;特色村寨则一派自然生态、古朴风貌。它们正成长为云南特色文化市场主体,争相成为我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云南特色文化的优势所在,是多样化、差异化,以及多民族文化的多元互补。我们将带你走进这些“文化圈”,一一品味它们的独特魅力。 “云南文化产业特色企业、特色协会、特色村寨”评选活动,将于11月底举行,该活动由云南省文产办主办、云南信息报承办,目前,云南各州市企业、协会、村寨,正积极报名参加评选。

     个旧市贾沙乡阿帮村

    阿邦村发现一万年前头盖骨

    个旧阿邦村是一个傣族聚居村,有耕地145亩,全村有农户93户388人。阿邦村发现至今一万年以前的头盖骨、龙骨和寸珠等化石保存于个旧市博物馆。

    鲜活特色:阿邦村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傣族文化,涵盖了神话、传说、民谣舞蹈等,形成阿邦村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民风纯朴,民俗旅游形成阿邦村独特的旅游优势。阿邦村在传承推广傣家饮食文化的同时,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创收的经济效益。

     大理喜洲镇周城村

    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

    周城村下设16个村民小组,拥有2254个农户,人口10370人,其中,白族占99%。周城村于1995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

    鲜活特色:有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是三教同源的清代古建筑——龙泉寺;二是清代古建筑——古戏台;三是苍山古佛洞。周城也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也是大理地区白族生活习俗、服饰、语言、民居民俗活动保存比较完整的白族村寨,有“白族民俗活化石”的美称。

     个旧大屯镇团结村委会

    多民族聚居的团结村

    个旧市团结村委会有4个村民小组,人口4061人,全村有耕地5245亩,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为主。团结村是一个彝族、苗族、汉族聚居村寨,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又各有保留。

    鲜活特色:2006年被州委宣传部批准为文化科技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新农村示范村、民族文化旅游示范村及红河州“科普富民”示范村一村一品称号。团山民间武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芒旦村

    芒旦村有600年制刀史

    陇川县户撒乡芒炳村委会芒旦村全村共有42户,169人。阿昌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5%,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300元。全村打制刀具共有5户20人,每人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全村打制刀具的纯收入近100万元。

    鲜活特色:芒旦村小组主要居住阿昌族,被列入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村寨,也是陇川县户撒刀、民族织布重点村,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西北部的户撒乡,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特殊工艺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史称“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削铁”。

     个旧市贾沙乡陡岩村

    陡岩村彝族火把节让人向往

    陡岩村地处山区,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500多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全村村民以采矿、种植农作物及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村现有347户,人口1708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5元。

    鲜活特色:陡岩村是陡岩村委会最大的自然村,村民全部是彝族,是贾沙乡历史悠久、积淀厚沉的尼苏彝族聚居村落之一,每年农历6月24日、25日都会举办盛大的彝族火把节。陡岩土掌房和当地的民族文化是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

    这里盛产“老姆登高山茶

    老姆登村有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84户1104人,怒族、傈僳族、独龙族杂居。该村想加大力度建设发展怒族特色文化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鲜活特色:老姆登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茶、核桃、云黄连、草果为主的特色产业。目前老姆登村有规模的茶叶加工厂有1997年成立的“老姆登茶”、1999年成立的“老姆登陆金茶”及2010年新成立的“老姆登高山茶”。

     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普卡娃小组

    独龙族的音乐了不起

    贡山县独龙江乡是全国56个民族之一的独龙族唯一聚居地,被评选为“五个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村”之一,2012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列为云南省第二批文化传承示范村。现有居民15户,56人。

    鲜活特色:独龙族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主要有民间歌曲、舞蹈音乐、民间器乐等三类。歌唱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很多史诗、神话、传奇、故事、歌谣等,都是通过歌唱,一代又一代地得到了传承和流传。他们用自己民族的文化创编成喜闻乐见的舞台剧目,用朗朗上口的音符把独龙族民间文化展现给广大人民,用熟悉的舞蹈传承着民族文化。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