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黄龙玉告别私挖盗采时代 炸封矿洞140个

23.06.2015  10:51

曾经的采矿区,如今绿意盎然。

    黄龙玉是2004年在保山龙陵县境内发现的新玉种,最早被称为黄蜡石,随着黄龙玉知名度逐渐扩大,其价格也一路飙升,一度引来了矿区村民私挖盗采,不仅使得矿区山林千疮百孔,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炸封矿洞,通过招商引资对黄龙玉进行统一开发、调整村民收益分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滥采滥伐行为,同时恢复了矿山植被。随着今年《云南省龙陵黄龙玉资源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黄龙玉的开发与保护终于有法可依,从此告别了私挖盗采的时代。近日,2015年云南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就来到龙陵县,感受矿区从疯狂挖掘到合理开采的蜕变。

     统一开采村民坐等分红

    黄龙玉的主产区在龙陵县东南方向约30多公里处的小黑山。6月21日,记者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景象,往日疯狂开采留下的“伤痕”早已被密集的植物所覆盖。车辆出入矿区都要经过严格检查,开采出来的矿石经过清洗、编号称重、入库等程序,进入黄龙玉公盘交易中心,进行统一拍卖出售,一切井然有序。

    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在上演着一幕幕疯狂的“淘宝”战役。现任龙陵县黄龙玉协会的会长侯德升回忆,自2004年黄龙玉被发现以来,村民私挖盗采的行为一直屡禁不止,最严重的时候,这一片不到0.5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聚集了上万人,由于当地村民开采存在盲目性,矿区植被挖得满目疮痍。

    今年1月1日,《云南省龙陵黄龙玉资源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黄龙玉的保护和开发终于有法可依。2014年底,龙陵就召开了新条例实施动员会,对私挖乱采黄龙玉行为再次进行集中整治。

    起初,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管理体制不健全,村民抵触情绪很严重,小黑山曾经出现过老百姓哄抢黄龙玉的事件。为解决这一问题,龙陵县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保山黄龙玉开发有限公司,对小黑山主矿区黄龙玉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建立了矿山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小黑山村村民陈友坤曾经也是“淘宝”大军中的一员,用他的话来说,“以前自己挖矿不仅辛苦,而且还卖不上价,日子远不如现在。”自从黄龙玉实施公司集中开采后,和其他村民一样,陈友坤一家每年不仅有租金,还能获得黄龙玉销售额分红,每年收入能达到5~6万元,不用冒险挖矿就能坐等收钱,这让他非常满足。

     矿采到哪植被就恢复到哪

    从2006年至今,龙陵已经炸封矿洞140个、矿坑29个,劝返疏散上山采矿群众1.4万余人次,现场宣传、入户教育群众4.5万余人次。查办非法开采、贩运黄龙玉案件282件489人。

    如今统一开发还有利于控制黄龙玉的价格,黄龙玉开发公司投资3400万元建成了黄龙玉公盘交易中心,所有的黄龙玉毛料交易都必须经过交易中心拍卖。由于全国95%以上的黄龙玉均产自龙陵,交易中心的价格也成为了全国黄龙玉价格的“晴雨表”。“市场价格虚高时,我们会增加毛料的供应量,价格偏低时又加以控制。”侯德升说,交易中心就好比一个总开关,维持着黄龙玉市场价格的稳定。

    更让周边村民们感到欣慰的还有环境的变化,公司统一开采使用“洞采”模式,不破坏植被,而且勘探较为精准,避免了以前盲目开挖的情况出现。以前被破坏的植被和土地,也得到了修复,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整治。新的开采模式坚持“矿采到哪里,植被就恢复到哪里”的理念。2006年以来,龙陵县共治理苏帕河、洋烟河小流域70余平方公里,在矿山植树造林3000余亩,围护生态涵养林6000余亩,恢复耕地120余亩,建设了12道拦沙坝,使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实习记者 期俊军 摄影报道)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