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私人定制扶贫“套餐”拔“穷根”

17.08.2016  13:05

 “有了‘引窝蛋’,不愁母鸡不下(产)蛋。有政府指的路子,有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和扶贫优惠贷款的支持,再加上党员干部帮扶,不愁过不上好日子。”龙江乡贫困农户陈连保说。龙陵县在脱贫攻坚中,采取量身定制扶贫“套餐”,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按每户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补助到全县98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立卡贫困户发展畜禽、林果、中药材等“短平快”吹糠见米的产业,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抓载体:“私人定制”,强筋壮骨
  仲夏时节,来到龙陵县碧寨乡天宁村茅草山寨村民徐祖达家,年近六十的老徐正在羊圈里给一只刚生产几天的小羊羔喂米汤,他喜滋滋地说:“今年春节前,城里‘亲戚’给我家送的2只母羊,已经产了3只崽,另一只母羊已经怀上崽,过两个月就要下崽了,咱家也有了本‘畜存折’了。
  徐祖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人生活过得艰难,家庭人均年收入仅2800余元。今年2月初,县畜牧局给天宁村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户2只能繁母羊,2至3户1只种公羊,无偿配送228只羊给帮扶户,使他们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市、县、乡94个单位投入资金3500万元,为结对帮扶的1730户立卡贫困户赠送扶贫种羊3628只,每户有了一本整存零取的“增值卡”。“什么是精准?必须一家一户因贫施策,从‘千篇一律’向‘私人定制’转变。政策资金、产业项目、帮扶干部到户,不脱贫不脱钩。”龙陵县委主要领导如是说。基于这样的理念,龙陵县委、政府出台了《龙陵县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工作方案》,筹措资金1500万元,按每户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补助到户,重点发展畜、禽、中药材等高原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在邦明村立卡贫困户陈连保的新羊圈墙上,一块精准帮扶贫困户信息牌引人注目,牌子上写着陈连保的家庭基本情况、帮扶内容、帮扶干部(责任人)以及技术跟踪服务人等。“扶贫就要做好跟踪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尤其是为其提供技术服务。”龙江乡党委书记杨海涛说。
  陈连保一家四口人,暑假后,大女儿就上大三、小女儿上高三了,她常年患病不能干重活,靠丈夫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艰难。她说:“城里‘亲戚’送的两只母羊已经产了2只崽,有一只母羊又怀上崽了。我们这里林密草多适合养羊,有了‘引窝蛋’,不愁母鸡不下(产)蛋,有了这两只母羊,脱贫有盼头了。
  龙陵县还专门制定了一整套脱贫攻坚“一户一策”帮扶工作方案。“这些‘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其实就是精准扶贫的‘私人订制”,这样扶贫更有针对性,更能取得实效。”龙陵县扶贫办主任毕红安说。
抓帮扶:干部入户,企业进村
  龙陵县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对产业类别、群众需求,精准施策,制定帮扶计划。省、市、县8364名干部职工与13556户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120个单位挂包120个村、社区,县内70户企业和26个专业合作社定点帮扶60个村、社区,向36个贫困村(3个民族村)派出了36支驻村工作队,任命了第一书记,成立脱贫互助组1000多个,涉及种养加工业,带动贫困户全覆盖。
  保山市财政局挂钩扶贫腊勐镇中岭岗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扶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以来,共投入“一事一议”、农业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870万元,实施了一批交通、教育和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实现了寨寨通硬化公路。种植纹党参、当归、茯苓740亩,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5期(场),培训村民380余人次,转移260余名村民到芒市租地种植香料烟1200多亩,拓宽了增收路子。
  “市里来的干部对政策更熟悉,沟通协调能力也强,这几年村里的项目都是他们跑来的,以前我们就算想干,也不知道怎么跑。”中岭岗村党总支书记杨根情对他的“搭档”市财政局驻村第一书记陈永乾赞不绝口,“现在村民都知道有事找驻村干部。
  村民石生成今年60多岁,一家4口人,女儿已出嫁,儿子上大二,几年前,老伴患精神病,欠下十几万元医疗费,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成了贫困户。老石也试图改变现状,寻思着如何摘掉“穷帽”。但没资金、没技术,他又打起了退堂鼓。
  年初,扶贫干部到他家模底,商量脱贫路子,制定了“脱贫套餐”,专门从市精神病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为老石的老伴看病,并送她到市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病人去世后,帮扶干部与老石的女儿女婿商定,老石家的3亩多土地租赁给女儿女婿耕种,年租为土地总收入的30%;捐款1万余元扶持石生成种植当归6亩、饲养黄山羊5只;把老石上大学的儿子纳入低保,帮助他家渡过难关。老石心里乐滋滋地说:“有了这片当归和5只羊,今年摘掉穷帽,我很有信心!
  该县的扶贫套餐实行平台助推,打造全县融资平台,依托全县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园区建立种养加工业平台。金融扶持跟进,政策资金引导,通过银行为贫困户贷款5—10万元,采取低息、政府贴息、无偿资金帮扶等形式,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龙陵县宏兴公司到腊勐镇新和村建立原料基地,以由公司无偿提供种苗,每亩补助农户1000元,产品由公司以保护价收购,每公斤补助村委会1元的方式,投入资金20万元,扶持26户村民种植白花蛇舌草100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每亩平均产量500公斤,亩产值4000元。在挂钩单位建立的“脱贫攻坚以奖代补专项基金”支持下,立卡贫困户付国顺种白花蛇舌草2.5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他说,有政府指的路子,有资金支持,再加上党员干部帮扶,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抓产业:村有发展支柱,户有脱贫门路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该县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按照把贫困户吸纳进产业,把产业包装成项目的思路,大打产业牌,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园区)+贫困户”、“合作社+互助组+农户”等发展模式,帮助贫困户从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中增加收入。全县投放产业扶贫资金4.7亿余元,重点发展甘蔗、茶叶、核桃、石斛、黄山羊、生猪、胡蜂、蜜蜂等产业,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大户)担纲开发,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平达乡黄连河是傈僳聚居的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了帮助黄连河村发展养蜂产业,引进云南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专业合作社+互助组+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蜜蜂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引导村民成立了龙陵县悦农高原特色蜜蜂养殖合作社,发展社员71户,组建了32个养蜂互助组,每组8至10户不一,每个小组有2至3户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养蜂能人,以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结对帮带,构建“致富能人带动型”的脱贫模式。全村已发展养蜂户327户,养殖蜜蜂2618巢,1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得到2000元产业精准扶贫到户资金扶持,并被吸纳进养蜂互助组由能人结对帮带,每户养殖蜜蜂5至20巢不等,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傈僳族村民胡万明虽然有养殖蜜蜂的经验,但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养殖规模小,收入低,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老胡根据自己家的森林资源状况,经过深入分析算账,最终选定了扩大发展蜜蜂养殖的脱贫办法,养殖蜜蜂47巢。“乡上把我确定为贫困户,还给我办了贷款,扩大了养蜂规模。”脱贫在望的老胡乐呵呵地说,“按目前的市场价,我家今年销售蜂蜜收入少说也有3万元,今年就能打个‘翻身仗’了。
  在黄连河村委会办公室内,挂着一张精准扶贫“作战图”,2016年要在村里实施什么项目、哪一户具体帮扶措施是什么,都一目了然;哪个项目什么时候完成,都有明确时限。“对户与人的致贫原因以及每户的帮扶措施都详细列了出来,进行一对一帮扶。全村像胡万明一样的立卡贫困户共有182户723人,县乡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因户施策,因人施法,量身定制帮扶‘套餐’,让全村贫困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黄连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辉炜说:“实施挂图作战,列出清单、时间表、路线图,既能保持重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也有利于群众监督。
  该县对贫困村进行细致分类、梯度推进,坚持“富口袋”与“活脑袋”并举,以扶持产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开展技能培训等为重点,以一户一策“私人定制”扶贫为载体,实施了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户有一个致富门路、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实现“一户农户一群畜、一座万元山、一个经济园、一个劳动力在外务工”的产业精准扶贫目标,使群众种地有“奔头”、务工有“靠山”、收入有“来路”,挣得到钞票,看得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