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合作股份”激活农村集体经济

05.12.2014  10:40

  本报讯 今年以来,地处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脚下的龙陵县腊勐乡松山村,通过整合县委组织部、县文广局等部门扶持资金和党员“红色信贷”资金50万元,在村里发展黄牛养殖业,建起标准牛舍、购买黄牛及配套设施,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5-6万元。这是龙陵县采取合作股份助力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龙陵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县,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党员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截至2013年底,全县仍有41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占全县的33.9%。长期以来,因村级缺乏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有心服务”,但“无钱办事”,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强。

  今年以来,龙陵县委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开展“合作股份”工作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在10个乡镇确定了15个村(社区)党组织和10个有市场潜力、经营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作为试点,由县财政专门设立150万元的“红色基金”,解决村级党组织“三无”问题,并为每个试点村提供10万元作为股本,入股辖区内的合作企业,期限3年,不计利息,滚动使用,期满后归还本金,所产生的红利全部由村级党组织所得。

  各试点村充分整合村级闲置资产、充分利用村级原有资源、充分挖掘村级潜在资本,通过土地折资、资产抵押、资本变现等方式,结合入股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入股。龙新乡黑山村和象达乡大场村以黄龙玉资源入股,每村年均收益达104万元,不仅有效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党组织还到县城和集市购买临街铺面,通过出租等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保值增值。

  为激活村集体经济,龙陵县还鼓励试点村的党员以资金、土地、资产等方式入股。该县镇南社区千户黄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6名党员,采取土地折资入股,不仅解决了黄山羊养殖基地问题,还解决了黄山羊青饲料的种植问题,推动了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全县试点村已有34名党员出资56万元,分别入股9个小微企业或专业合作社。

  龙陵县结合各试点村(社区)的区位、气候、资源、环境、人文等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胆探索全额股份、控股经营、参股经营等灵活运作模式,不断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全县共开展“合作股份”的村(社区)党组织已达26个,其中采取参股经营模式的党组织有10个。

  为切实加强“合作股份”保障工作,龙陵县从政策、监督、激励等方面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合作股份”工作取得实效。该县不仅在产业培植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还在“合作股份”项目申报、税费上缴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年对经营效益好、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好的3-5个试点进行奖励,每个试点奖励2-3万元,进一步激发村级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开展“合作股份”工作,龙陵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今年,全县26个试点村预计实现年收益224万元,消除“空壳村”18个,2016年以前有望全面消除“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