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平局长出席首届全国民族档案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报告

25.10.2016  03:39
 

省档案局黄凤平局长作主题报告

 

(征集整理处 陶冶)10月22日,首届全国民族档案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民族档案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省档案局黄凤平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积极探索抢救保护方法 真情守护民族文化瑰宝——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保护抢救的对策与实践》的主题报告。黄局长介绍了我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他指出,通过五年多的努力,全省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已达1100万卷,在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平均建筑面积由原来的640平方米增至5050平方米,拥有数字化档案增加到2亿页。各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编研出版各种档案文化产品,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为群众提供维护利益凭证,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随着投入使用新馆数量的增加及数字化经费的不断投入,到2020年,馆藏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档案馆建筑面积比2010年翻两番,数字档案总量比2010年翻三番的工作目标即将实现,档案工作及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能力将得到明显增强。

黄局长指出,我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通过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目前省档案馆已经征集并保存民族各种载体档案572个全宗,105万卷(册)。一是精心策划,多方联动。工作由省档案馆牵头,各年度工作涉及的州市县档案馆作为参与单位。其中,省档案局负责沟通相关部门、专家、少数民族代表,量身订做各民族抢救保护工作方案,制定相关工作规范、要求;对征集内容不足的部分以口述历史访谈的方式进行补充。各州市县档案局负责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本地区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将工作成果交省档案局验收后统一整理和保存。二是政府部署、部门主导。相关州市县通过以党委或政府名义印发征集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档案局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力度,促进民族文化等相关部门将少数民族档案列入归档范围,加大征集力度,逐步把散存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管理。三是抓住关键、彰显特色。重点围绕本民族第一个厅级干部、第一个处级干部、第一个大学生、研究该民族的著名专家学者、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开展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及口述历史访谈工作,尽量把该民族优秀人物方方面面有价值的记忆系统收集;同时对执行国家重要民族政策过程中的代表性成果的文字、照片、影像资料也进行集中收集;围绕民族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如古茶树进行建档试点工作,彰显少数民族档案工作特色。四是加大投入、人才支撑。每年省档案局都从征集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开展此项工作,并且投入经费逐年增加,在抢救保护工作成果通过验收后支付实施单位。同时及时协调有关机构和专家提供咨询,为实施单位提供必要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此外充分利用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与我馆口述历史合作项目,联合举办的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班,组织部分业务骨干赴新加坡接受口述历史强化培训与实习,派员前往发达兄弟省市学习,为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省档案局仍将不断总结完善工作方法,不断推动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以全新的思维和方法认识和挖掘、拓展少数民族档案的利用方式,向社会大众呈现少数民族的鲜活、立体文化。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专程到省档案馆参观交流。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