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昭“天路”里藏着多少秘密?

28.12.2015  12:41

  麻昭高速和麻昭老公路交叉处。

  12月26日,伴随着一声“麻昭高速正式通车”,云南省南北经济走廊正式全线贯通。四年工期,三年完成,这是之前的公开承诺。如今,仅仅用了两年九个月,天堑就正式变通途。车行麻昭高速之上,呈现出来不只有接二连三的桥隧,还有蕴藏在路面里的科技和绿色。综合来看,麻昭高速对于未来,将扮演着经济大道的角色;对于过去,其创新之道为这条路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其中的融资模式更是开云南省PPP的先河。

   桥隧之道

  全线桥隧比50.79%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条桥隧之道。”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党总支书记刘家顺介绍说,麻昭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云南省“十二五”期间工程量最大、施工难度最艰巨、地质情况最复杂的高速公路项目,主要难点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项目工程量大,桥隧比高。沿线山高坡陡、悬崖林立,全线桥隧比为50.79%,其中在大关县境内45公里桥隧比高达85.47%,分布两个集中隧道群、八座高墩、大跨径连续钢构桥,施工技术难度极大。

  ●地理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项目海拔从500米跃升至2000米,为世界第一长坡公路,区域内立体气候明显、温差较大,恶劣天气频繁。全线穿越36条地质断裂带,潜在的地质灾害分布广、诱发因素多、治理难度大,堪称“不良地质博物馆”。

  ●沿线村镇密集,征迁维稳工作难度大。

  ●单公里造价高,融资压力巨大。项目单公里造价为1.374亿元,在同期云南省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中位列最高。项目共有中央及省财政30.66亿元的项目资本金,其余只能靠银行贷款解决。

  正因为如此,在12月26日上午的通车仪式上,昭通市长郭大进在描述其建设难度时,将其定性为:全国修建难度最大的三条高速路之一。

  修麻昭犹如修天路,刘家顺以四个标段中C标2工区为例:

  C标2工区位于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陈家园子社,穿越多条地震断裂带与300多米的松散堆积体。主要工程有两座隧道,一座为打堡寨2号隧道,一座为上高桥隧道,打堡寨2号隧道左右幅累计长5490米,上高桥隧道左右幅累计长2720米。这里全年冰冻、雾天约60%左右,其中冰冻天气就长达3个月之久。

  打堡寨2号隧道出口与上高桥隧道进口都在悬崖绝壁的半山腰间,被一个巨大的V形冲沟隔断,别说施工作业面了,就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最终确定以“蜘蛛人式”的身背安全绳,悬空钻炮眼、打锚杆的方式,以每天不到2米的进度,向洞口艰难地蹒跚挪动,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开了洞门前一条200多米的便道。

  麻昭高速公路上的桥,穿越崇山峻岭。

   科技之道

  全路段信息化 路面抗冰冻

  在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信息化办公室里,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三维视频便将105.76公里的路况信息一一呈现。据刘家顺介绍,在此之前控制性工程的现场视频尚未撤出时,现场的一切清晰明了。

  在相关工作人员演示的过程中,特别对牛家沟大桥的一个桥墩下的一个主体结构进行了介绍,只要选中,当时的责任人、质量情况、原料构成和来源……均可以一一呈现。

  这是通过先进的信息化BIM系统,实现了重点控制性工程远程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建筑模型、管理台账、竣工档案等24个信息模块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质量安全可追溯。

  “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可对接下来通车后的路况信息做到适时监控。”刘家顺说,麻昭高速公路在一些易结冰的路段加入了升温装置,这也是一种科技手段的体现。

  麻昭高速路的“路面发电”路段。

   绿色之道

  车辆路上跑,路面能发电

  2013年,交通运输部正式将麻昭高速公路项目列为全国首批“绿色低碳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

  麻昭高速公路采用了哪些绿色低碳技术?

  据C6工区施工人员介绍,在路面施工中,使用了天然气作为燃料进行沥青拌和,整个拌和站没有了燃油呛鼻的气味。实施油改气可以节约燃油1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0吨。

  这样的理念同样被运用到了接下来的运营中。一辆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带来的路面震动转化为电力,可用于照明、监控、信号,甚至可以用于冬季路面融雪除冰。这不是幻想,而是一项名为“路面压电技术与设备集成研究”的低碳环保新技术,它将在麻昭高速公路上进行试点应用。

  低能耗隧道通风照明技术也是一项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它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在隧道内形成风压与“烟囱效应”,实现自然通风;通过反射、光纤等手段将太阳光引入隧道,实现自然光照明,该技术将在小垭口隧道投入应用。据估算,以往1公里长的隧道每年的电费近130万元,使用该技术后,麻昭高速公路的17条隧道每年将节约电费上千万元。

   经济之道

  昭通期待再造“小昆明

  在通车仪式上,昭通市长郭大进指出:麻昭高速公路的开通,将实现云南省“饮马长江、挥师两洋,通江达海、八面来风”的战略格局,麻昭高速建设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条路的建设把昭通与滇中地区、两广地区,成渝经济圈连接起来,成为了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在2015年云南省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熊启怀建议,应适时在水富县建设全省粮食周转站,加快水路、铁路、公路联运体系建设,开辟“北粮南运”的又一水路大通道。而今麻昭高速公路的开通,顺利与麻水高速公路衔接,这为熊启怀的建议提供了新的道路支撑元素。

  这尚停留在构想层面,而一些物流企业已经真真实实感受到好处了。据云南一家快递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伴随南北大通道高速公路通车,从西南快递中转站运送过来的快递时效性较之前要大幅提高:“保守估计,快递从成都运抵昆明的时间至少要节约5个多小时,而高速公路不易结冰也将为提高时效带来好处。

  不过,对于昭通市来说,尽管南北大通道穿越昭阳区,但其全市范围内还有多县尚未真正意义上通高速,整体物流业依然受制约。据昭通一位公务员介绍,道路是通了,但昭通对其布局尚未清晰化,而今看来在昭通主要是条便利的过路通道。对此,郭大进指出:“十三五期间,昭通要实现县县通高速,实现‘两小时经济圈’,再造‘小昆明’。

   创新之道

  开创云南高速路建设PPP先河

  在通车仪式上,郭大进还宣布:“给予麻昭指挥方300万元的奖励。”从其讲话内容来看,奖励原因除了面对复杂工程超预期完成,而在整个施工工程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也是一方面原因。融资模式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创新。

  麻昭高速公路项目创造了项目完工资金支付90%,在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前所未有。开工至今,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投资任务,而在开工之初可不是这般景象。

  麻昭高速公路指挥长刘和开至今还记得,最困难的时候,指挥部买办公用品的钱都拿不出来。不少人担心,麻昭项目会不会陷入一开工就停工的尴尬境地。

  那时是2012年,“PPP模式”还没有正式推广运用,高速公路建设处于筹融资困局。为此,指挥部创造性地采用招选投资人暨合作承包建设者模式,即通过“政府注资社会资本 施工 股权回购”的新模式,破解项目建设融资难题,开创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运用PPP模式的先河。

  据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晏吉卫介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云南大昭高速公路投资开发公司成立,作为麻昭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融资平台。通过公开招标,确定4 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作为投资人及合作承包建设单位。

  2013 年2 月,麻昭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正式与北京中瑞恒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投资有限公司等4 家单位签订了《合同协议》,投资人为融资平台注入投资款40亿元。按照相关协议:投资人所投入的资金仅作为工程建设期间的启动资金和信贷资本金。合作承包建设者对项目公司增资扩股并阶段性持股,项目公司在5年内回购合作承包建设者的股权并支付股息。

这种融资模式被刘和开形象地比喻为“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