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废墟上的临时支书”唐正云获奖

18.01.2015  10:46

  “废墟上的临时支书”唐正云(左)领取“中国网事·感动2014”年度人物奖 新华社 图

  唐正云强忍悲痛指挥救灾 网络截图

  16日,“中国网事·感动2014”啟福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内举行。由网民投票评选出的十位(组)草根英雄,成为舞台上最闪亮的星。他们的故事简单平实,但是对善良、正义、梦想的坚守,温暖了冬日里的人心。这10人(组)中,包括云南省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

  鲁甸“8·03”地震,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8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然而,他顾不上为逝去的亲人悲痛,顾不上为幸存的亲人担忧,地震当天就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期间还因劳累过度晕倒,输完液又立马投入救灾工作中。

  当防空警报声在哀悼仪式上响起,八尺男儿终于放声大哭。面对记者的采访唐正云只有淡淡的一句话:“我就是个志愿者,仅此而已。

  十位(组)“中国网事·感动2014”啟福年度网络人物,他们都传递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担当、坚守、孝顺、热心、善良、正义……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这些美好品质也从来不曾被遗忘,闪亮的人性之美反而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据了解,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是由新华社发起并主办的大型互联网公益活动,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支持,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联合评选的方式,评选在网民中有较大影响力、主要事迹发生在本年度或在本年度引起网络广泛关注的人物。活动为草根英雄搭建舞台,为更多中国人传递感动和力量,为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事迹回顾

  唐正云:8位亲人遇难仍全力以赴救灾(记者 朱绍平)

  “他们没有粥吃,没有被子盖,没有帐篷住……我是这个社区的责任人,我不去签,别人去拿,他们就拿不到。我的工作太多了,我自己都说不清楚。”鲁甸地震发生后,在面对记者的镜头时,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说,他也不知道大家怎么知道他的电话,所有的事情都要来找他。

  悲:整个家族40余人遇难

  实际上,震后的那段时间确实是他当村官10余年压力最大的时候,他要负责龙头山镇七个村庄近万名灾民的生活起居。

  灾民有事,第一个想到打电话来向他求助或质问。然而谁都想不到,这个铁汉支书坚强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许多难以言喻的悲伤。8·03地震中,唐正云一家8口在地震中遇难,加上亲属,整个家族40余人遇难。

  在唐正云的家庭里,作为一个哥哥,他失去了挚爱的妹妹;作为一个侄子,他失去了最亲的舅舅;作为大家庭的顶梁柱,再没有人追着他,叫他哥哥、侄儿、舅老爷……

  “如果算上妻子娘家的亲戚,有几十人啊”,但是他没有去看他们一眼。母亲也责怪“当了大官”的孩子不管她,她住进帐篷以后唐正云才知晓。

  幸:地震时儿女在昆躲过一劫

  地震发生时,唐正云的女儿在昆明学美容美发,儿子暑假到昆明找姐姐玩。“或许冥冥中有天意,我在地震发生前打电话让儿子回来,他说想多陪姐姐两天,就待在昆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唐正云说。

  此外,唐正云和主任、副支书、副主任等四人,即“领导班子”,在地震中毫发无损。“晚上我们坐在一起聊天,我们皮都没有伤一点,说明我们兄弟几个平时没有做坏事,这一点我们可以肯定。

  在地震前,唐正云忙于龙泉社区的移民工作,一直住在村里工作站。直到大灾来临,家人遇难,他也未能见到家人最后一面。

  憾:“累一点不怕,我害怕坐着

  “累一点不怕,我害怕坐着。”唐正云害怕闲下来,那会令他想起遇难的亲人。地震发生六天后,唐正云第一次回家换洗衣服,“我脑袋上的沙子、泥巴基本上可以种地了”。他每天早上两三点睡觉,七点起床协调灾民物资,否则灾民无米下锅。

  “现在的心情不舒服,不好过,就是有点对不起我的亲属,他们被拉去火化的时候,我都没有去看一眼,只能借记者的镜头,跟他们说一声对不起。现在其他什么事情我都不讲了……”虽然心里满是愧疚,但是唐正云却有苦难言,“不是说流两滴眼泪或者大哭一场亲人就会回来,我只能在心里边为他们哀悼,愿他们走好。干好眼前的事情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哀悼。

  但是,地震第8天的时候,唐正云还是给领导打了个电话,灾区所有的事情都压到基层干部身上,自己的工作量过大,感觉快要撑不住了,他想要放弃。然而挂了电话,唐正云转身带着前来求助的灾民寻找落脚的帐篷,与此同时,NGO的志愿者也希望他协调出来两个帐篷作为办公地点。“你们稍等片刻,我先把灾民安顿好了,现在是灾民最大。

  对于他自身“灾民”、“遇难者家属”、“基层干部”的身份标签,唐正云只说一句:“我就是个志愿者,仅此而已。

  获奖英雄

  “校园小雷锋”特木钦

  100余次志愿服务,3000多名青年参与,帮扶30多位空巢老人,传递着青春正能量。

  “深情丈夫”王世所

  对瘫痪妻子默默地付出诠释爱的真谛与永恒。真正的爱情不在歌中,不在诗里,而在于43年的不离不弃。 

  “折翼天使”山水乐团

  15位80后、90后残疾人组成的乐团,用干净、透明、单纯的心灵诠释着对音乐的挚爱。

  “邮差儿子”熊桂林

  24年来,他日复一日为老人跑腿办事,“有事就找熊桂林”成了老人们的习惯。他是200多位留守老人心目中的“邮差儿子”。

  麻风病康复老人的“女儿

  邢少云

  她坚守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麻风村”,工作近20年不曾离开,服侍了200多名因病残疾的麻风病康复老人。

  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

  桑吉卓玛

  骑过牦牛,撑过渡船,踏过雪地,遇过狼群……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她用12年的坚守,为藏区同胞守护光明。

  “信义包工头”陈武现

  2万多元的还债之旅,他走了15年。他是一个普通的包工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的千钧重量。

  “城市暖心人

  河北爱心救援队

  1800余名志愿者,240多个日日夜夜,4000余次义务救援……不论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他们是游走在城市中的“暖心人”。

  “废墟上的临时支书”唐正云

  8名亲人在鲁甸地震中去世,他顾不上悲痛,一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因过度劳累他曾一度晕倒在救灾现场。

  “圆电视梦的农家女”柳云霞

  三次死里逃生,让一名农村妇女决定过精彩人生。她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是“荒诞”,但锥透这苍凉与贫穷的,是她活着就要有梦想的呐喊。(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