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93岁高龄医大女教授捐献遗体服务医学 其夫10年前已捐

20.12.2015  10:03

昆明医科大学学生在胡素秋教授遗体捐献仪式上鲜花表达敬意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小葬于墓,大葬于心”,93岁的昆明医科大学教授胡素秋完美地实践了这一句话。12月19日,在病房和讲台耕耘45栽后,她选择了去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继续为母校医学服务。

而她同为医科大学教授的丈夫,也早于10年前去世时捐献出遗体给母校,其骨骼制成了生命科学馆的骨架标本,至今仍在发挥医学作用。

85岁高龄才离开岗位

胡素秋1922年10月出生于昆明,1949年7月在云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完成六年制本科学习,1964年调入昆明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1978年至1985年任妇产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1993年4月退休。退休后一直坚持门诊工作直至85岁高龄,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她热爱一生的工作岗位。

胡素秋曾任云南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5年,胡素秋刻苦钻研,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挽救了无数病患的生命。

夫妇同时申请捐献遗体,当时尚属罕见

早在2005年3月8日,胡素秋和他的丈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功臣、云南省神经外科奠基人、昆明医科大学教授李秉权,一起填写了无偿捐献遗体申请表。夫妇同时申请捐献遗体,这在当时尚属罕见。

当年3月29号,李秉权教授去世并捐献遗体,成为云南省医学界捐献遗体第一人。他体内的病灶制成了病理标本,骨骼制成了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骨架标本,李秉权实现了遗愿。当时83岁的胡素秋说:“我支持他,我死了以后也要捐遗体。

胡素秋曾在《九十自述》中写道丈夫李秉权去世后的感受,“巨大的打击突如其来,令我痛不欲生,归家后彻夜未眠,思前想后,忆及他的话语,豁然猛醒。作为未亡人的我,应该多考虑一下所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人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李秉权已逝世10年,胡素秋家里书房摆设仍和李秉权生前一样,胡素秋说:“这样才能感觉到他还和我在一起。

胡素秋生前勤俭、谦逊、低调,嘱咐家人在她离世后也要一切从简。12月19日,胡素秋和她一生挚爱的良师、益友、爱人李秉权教授一样,将遗体捐献给母校,继续为医学服务。

申请志愿捐献遗体人士已达400余人

昆医学生的第一节解剖课,老师会带领学生宣誓:无数具有非凡勇气的先辈们,毅然在生前许下诺言,愿在百年之后奉献其躯体,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生的培养做出贡献。

据悉,上世纪90年代至今,向昆明医科大学申请志愿捐献遗体人士已达400余人,其中40余人完成夙愿。他们中有老专家、离退休老干部、高级工程师、中学校长和普通百姓。正是有了这些前辈们的献身,才有了今天医学生赖以学习的标本。

每一位即将学习解剖的学生、每一位已经从这些‘无语良师’中得到过帮助的医学生和医生,都应向这些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昆明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