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突围“云南密码”

14.03.2015  21:11

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策略,“高原特色农业”,无疑是近两年来云南推动经济发展的热词之一。

依托云南低纬高原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云南省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总目标,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

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经济增长动力的新引擎,掀起了云南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高原特色农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成为做好“三农”工作的载体,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全省经济作出贡献的有效载体。

如何下好高原特色农业这盘棋?凸显特色内涵,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献智献策的热点话题。

科学把握云南农业经济新常态,加快云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需要以高原特色农业思路统领,充分挖掘高原农业特色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外向型经济体系,培育核心竞争力。”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说。

高原农业作为特定的区域农业,具有农业自然资源高原性、发展方式的复合性、经济要素的相对封闭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特性。高原地区人均资源相对丰富,但往往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区。

高原特色农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或翻新的定义,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对接的一次重新出发,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的又一重大提升。

在李学林看来,云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我们应该针对农业大省的实际,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尺度和更深的层次来思考与研究全省农业发展问题,深化绿色经济强省的认识,赋予绿色经济强省新内涵和新特征,使云南农业融入新常态,融入“五位一体”新部署。

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长张纪华说,“对于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总书记要求要积极发展多样性,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基础,在特质上做文章、下工夫。由于昭通受地形、地貌限制,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限制,我们就必须要在特色化、品牌化上面做文章,真正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