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产业架通会泽贫困群众致富桥

17.08.2015  11:16

  本报讯(特约记者沈立载)作为全省“整乡推进”试点的五星乡,在短短8年间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万亩灌区的建成,让旱不能浇、涝不能排、零散贫瘠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处在万亩灌区内的石龙村,也成为资本竞逐的“热土”。

  13家外地龙头企业和当地种植大户开始扎根石龙长足发展,玛咖、山葵、荷兰豆等当地人过去见都没见过的种植品种接连出现。借助中低产土地的改造,全村流转土地3200亩,目前共种植了20多个高原特色农业品种。

  近日记者在石龙村采访,巧遇正在地里忙活的村民刘朝满。老刘说,自从土地经营权流转后,他在家门口打工,当起了80亩玛咖地的管理员。靠着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工资收入,每月能收获3000多元。更为可贵的是,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和更新,越来越多的村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学到本领,思发展、奔小康的劲头从没像现在这么足。如今,石龙村在产业发展的支撑下进一步提档升级,朝着集度假观光、旅游休闲、避暑养生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发展。

  同样是在五星乡,一位青年企业家带着对故乡的眷恋从外地“返流”,在这里,他不仅要实现公司的长足发展,更要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邹兴元就是土生土长的五星人,过去在昆明办企业,生意做得有声有色。2013年五星乡全面招商引资,邹兴元回来了。他投入8500万元,在会泽创办了集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云南禾农公司。以会泽农特产品为主要原料,禾农公司加工生产蔬菜、肉制品、玛咖制品、山葵制品等,建设了标准化厂房16000平方米,直接吸纳200余贫困地区群众务工。此外,公司还在五星乡建立2000亩特色经作种植基地,在大海乡发展3000亩优质玛咖基地,带动8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60余户190余人,通过土地租金、劳务报酬、农家肥出售等,实现户均稳定增收4000余元,摆脱了贫困。为让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禾农公司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全国食品行业率先建立OTO网络营销平台,实现“网上下单、专卖店发货”,目前已在全国26个城市设立了销售代理商。曾经处于市场末端的会泽山乡,通过互联网站到了前沿。禾农公司不仅让本土农特产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中“现身”,更通过“在地”到“在线”的转变走入越来越多的省市。

  近年来,会泽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核桃种植达100万亩,蔬菜、花卉、中药材、水果、水产等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日趋凸显,核桃、玛卡、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称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经果林种植基地,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达15万亩,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44万亩,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7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末的2643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7033元,增长了1.6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