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日记:深入群众好处多

16.05.2016  19:25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晴间多云

昨天没有进村入户,在村委会准备一些材料。今天,花了一上午,把该做的事情做了,然后进村去走走,早上去走访了一圈,觉得不够深入,下午还想去看看。

上午,菜吃完了,已经到了无米下锅,无材炒菜的地步。杨大哥(临沧市民政局派驻村里工作队员杨大国)提议,去临近的镇—勐省镇买点米和菜去,其他两个同事(石泉泉、秦俊伟)也不约而同答应,本来我也应该跟着一起去的。不知情的以为,这么点小事,需要去那么多人干嘛。可能你有所不知,随时十多个人吃的饭菜,不那么简单,一袋50公斤的米,几天就吃完了,而且买菜距离远,四十多公里的路程,路难走,近两个小时才能到,来回快四个小时。因为我们村所在的镇物资匮乏,买不到,只好长途奔袭只为粮。因为缺菜,我们已经好几天吃同样的菜了。买菜总得有人帮忙提,还得帮忙想想该买些什么。所以,得有两三个人去。“仓中无粮,心头发慌”,这次我是切身体会到了,真有点文化大革命时期那种上山下乡的感觉了。

心头发慌的原因,一方面是这两天伙食只能解决温饱,更大原因可能是昨今两天没进村入户。我始终觉得,我们驻村工作队如果不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那还叫什么驻村。所以,杨大哥提议的时候我没有痛快答应。最终我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买菜,解决粮食问题;一路入户,开展工作。进户以后,我真正感受到了,今天入户,没有白入,深入群众好处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和村“两委”干部及群众想到了解决一大问题之策。之所以说是大问题,因为这问题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

今年,新华村危旧房改造涉及的户数多,通过前期扎实有效的工作,解决了群众“三不建房”难题,推动了危旧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我们也对老百姓做出了庄严承诺。百姓不可欺,做出的承诺必须兑现。记得习总书记曾谆谆教导我们:“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来驻村以后,我内心深处也是时常这样告诫自己:要么对百姓不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厅里的领导和驻村工作队长葛茂林也时常这样教导我们。之前,有户建房老百姓给我们反映过他建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电线从他房子上空过,建房存在安全隐患。以前,我们也曾重视过这个问题,但是电力设施受法律保护,根本难以改变,想了几次办法都没有解决。今天下午,决定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到建房户家中走访。我们一行先后到了三个组建房户家中看了看,除了反映建房补助一时半刻没有到位外,没有较大的问题。到了最后一户人家,一看,感觉心里发憷,四根裸露的电线距离他家正在建设的二层房子不足十公分,而且,这户人家的房子二层还没浇顶。浇顶的时候,那电线几乎是贴着正在施工的房屋顶面而过,十多个人的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可想象,帮助百姓的好事会变成坏事。我们一行万分焦急。怎么办,房子已经决定这两三天浇顶,工期不能延误。我们一行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怎么办,大家都在挠头想办法。改线路,《电力法》不允许。升高电线杆,需要的资金量太大,村“两委”及我们都拿不出这么多的钱……。大家坐在那里想了N种方案,最终又自行否决。最后,有人提议,我们可以用塑料管子把电线包起来,既不改线路,又不影响施工,还比较省钱。最终,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决定明天立即安排人暂时停电,进行包线。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我们大家松了口气。

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今天不到百姓家中去走走,老百姓抱着侥幸心态施工建设,很可能发生不可想象的后果。今天,我切身体会到了,深入百姓好处多。今后,我们不能以深入百姓多而自满,要多多深入,足够深入。

云南省民政厅驻新华村工作队员 饶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