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护航 创新驱动 云天化转变营销思路谋转型

14.03.2016  11:21

        新华网昆明3月13日电(詹晶晶)“一直以来,云天化都十分注重创新驱动力的培养,借助此次峰会,云天化要进一步把握消费趋势、整合客户需求,从而推动营销模式转型升级。农业是朝阳产业,我们要抓住机遇,将行业‘红海’变成‘蓝海’。” 12日,“创新·聚力·云天下”2016年云天化经销商营销峰会在昆明举行,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英翔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年来,云天化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技、资本、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的融合创新。目前,化肥行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云天化借助本次经销商营销峰会,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营销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着力通过创新与合作促使企业保持行业领先。

        新布局 积极探索农资产品营销新模式

        据介绍,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天化股份),总资产达700亿元,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15位,2015年生产、销售各类化肥产品600余万吨。

        “云天化现拥有50余家二三级分子公司,具有资源优势,以磷产业为核心,致力于为农业、工业、食品领域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及增值服务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是全球最优秀的磷肥、氮肥、共聚甲醛制造商,中国最大的磷矿采选企业。”云天化股份新型肥事业部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任亚杰介绍,目前,云天化股份在云南、重庆、青海、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南、河北等10余个省市建有生产基地。

        当前,化肥行业存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等情况,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云天化抓住机遇,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营销体系变革,积极面对和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据介绍,目前云天化股份设立新型肥料事业部、基础肥事业部和云南云天化联合商务有限公司三个营销平台,有9800多个加盟商(分销商),在北美、南美、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地设有销售公司,销售网点分布世界各地。

        任亚杰在介绍“云天化经营回顾及未来战略规划”时提到,在营销模式变革方面,云天化将扎实抓好云南、山东区域试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举措,推动公司市场营销变革,打造基于农业产业链的新型市场营销体系。

        除此之外,云天化还将积极探索新的产销模式,实现生产单位、销售单位的市场共享、利益分享和战略捆绑,充分发挥产销协同效应。探索当前“互联网+”模型的内在逻辑,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农资产品营销新模式。

        “我们要以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为重点,打造资源、品牌、信誉、质量集中度高的云天化良好市场形象,变革渠道模式。”李英翔说。

        新理念 营销模式向“定制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从粗放、低产出的传统农业向集约、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转变。作为肥料行业“巨头”的云天化,也逐渐经历着从产能扩张到产能过剩的过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5年,云天化推出了“烤烟种植全程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土壤改良、烟草营养及烟草植保技术,尽可能恢复地力,解决烤烟种植连作障碍,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实现烟叶清洁生产,提供烟叶产量和品质。

        挑战往往都伴随着机遇,“烤烟种植全程解决方案”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问题,也促使云天化在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作出了一次有益尝试。

        据悉,云天化借助植物营养学院的力量,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化服务体系,加强农化服务培训,组建专业农化服务团队和外聘专家团队两位一体的农化服务队伍,构建起基于作物种植链的“总部—区域—基层”三级新型农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种植大户提供科学的作物营养全程解决方案,促进公司从“卖产品”向“卖产品+卖服务”,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

        目前,云天化结合市场变化、农资发展趋势和农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营销平台的整合与协同,创新营销商业模式,推动公司营销模式朝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李英翔表示,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对云天化的团队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要明白产品是为谁服务的,我们的产品看似是为经销商和农民服务,其实我们的产品是为作物服务的,因此要抓住产品的属性,促使营销模式的升级。”李英翔说,“未来我们的营销人员,要具备综合素质,不仅要懂肥料的制造,了解作物,还要了解土壤需要什么样的肥料,只有这样的企业和产品才具备更长久的生命力。

        新方向 绿色发展助推转型升级

        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用肥不科学、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情况。

        李英翔认为,目前中国的施肥技术远远没有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还存在“要想作物生长得更好,就要多施肥”的误区。

        对此,云天化除了推出测土配方解决乱施肥的情况以外,还不断的提升产品品质。

        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云天化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研发出一系列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并投入市场销售。 

        据悉,云天化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教授专家团队组建了云天化植物营养学院、云天化国际植物营养研究院、云天化农业研究中心,开展深层次的植物营养和农业研究,同时还与四川大学共建“专家工作站”,实现高纯度磷酸一铵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目前,云天化股份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累计5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

        除此之外,李英翔说,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还需要在化肥的质量监管上加大力度,控制肥料的品质,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

        “肥料关乎农作物的生长,我认为应该推进关于肥料的立法工作,加强对肥料的监督,促使肥料行业绿色发展。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

        因此,在当前化肥产能过剩和“2020年化肥施用零增长”的背景下,李英翔认为,去产能并不是简单的压缩产能,相反,是促使企业顺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关键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简单的产品结构的调整已经不能完全顺应农业发展的需求,还需要提升服务,转变未来营销模式,目前云天化就已经开始把农化服务放到了营销模式之中。”李英翔说,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可以说是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的“元年”,在他看来,云南乃至全国的农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云天化也将逐步的走出当前传统产业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局限,云天化将继续深化改革,转变观念,打好企业转型升级之战。(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