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多举措破解农村田地撂荒难题

26.05.2015  18:55

 
  本报讯(特约记者柳发龙)马龙县深入实施“农业稳县”战略,通过大力宣传《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狠抓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新型农机具、促进土地有序流转、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有效破解农村田地撂荒闲置现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创收,致使许多村组的田地因劳力缺乏而影响耕种,出现了田地撂荒现象。对此,该县通过会议、电视、广播、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组织驻村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农科员、土管员等,利用春耕驻村帮户的时机,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大力宣传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国家有关粮食补贴、土地承包管理、土地流转的法规政策,详细讲解土地撂荒闲置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大力宣传群众身边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提高农民依靠土地发展特色种养业的信心和决心。由县农业部门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调查组,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清查撂荒耕地,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详细记录撂荒耕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撂荒年限、撂荒原因等信息。

  该县深入宣传、贯彻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兑付各项涉农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符合马龙实际、简便实用的农机具,努力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县农机总动力达20.95万千瓦特,纳入牌证管理的农用机械1433台,驾驶人在册数1344人,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该县抓住马龙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契机,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狠抓农田水利、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加强农业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去年实施了总投资2045余万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6万亩,农田灌溉率达98%以上。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保证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

  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破解土地撂荒现象。组建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恢复乡镇农经站设置,设立村级土地流转信息员,做到土地流转工作县、乡、村级级有人抓、层层有平台。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采取转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把农民不想种、无法种而撂荒的土地流转出来,实行规模经营,有效破解农村田地撂荒现象。该县共规模流转土地3.2万余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17.3%,其中:转包1730亩,出租2.6万亩,互换596亩,转让3176亩,股份合作1646亩,其它方式流转200余亩。同时,该县大力推广土地托管、土地代耕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支持种田大户、种粮大户通过转包、互换、租赁等多种形式,把分散、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发展烤烟、万寿菊、蔬菜、水果等粮经作物种植,有效盘活了存量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据了解,该县现从事土地托管、土地代耕的种田大户达900余人,托管土地近1万余亩,重点发展烤烟、万寿菊、蔬菜、水果等粮经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