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典型人物】马兴伟:“全面小康”建设路上的带头人

10.10.2015  00:55

在云南个旧市沙甸,提起“马兴伟”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现年56岁的马兴伟,不仅把自办企业做得红红火火,还带领家乡群众发家致富。

责任

共产党员的最好注解

2013年2月,马兴伟被推选为沙甸区沙甸乡党总支书记,他作为当地 “明白人、带头人”,一直把改变家乡面貌,改善村民群众的生活为己任,在基层默默地奉献着。

沙甸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现在的和谐生活。”这是马兴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个旧市沙甸地区规范办学工作开展以来,部分群众持观望态度,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

马兴伟多次组织召开全乡党员大会,向村民们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并积极奔走于党员干部、宗教界人士、群众中,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人心。

2014年,沙甸地区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马兴伟身先士卒,带领小乡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群众不予配合,他就在门外讲明厉害关系,一次不开门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村民理解为止。有的村民早上出门早,晚上回家晚,马兴伟天蒙蒙亮就守在村民家门口,晚上又做工作到深夜。

经过不懈努力,全面掌控了沙甸乡人员信息,做到了流动人口管理零存疑、零漏管、零失控。

信任

群众的最高奖赏

马兴伟心系群众,做任何事都亲力亲为。

沙甸乡村民白文国,因为家庭纠纷,把母亲送到老房子居住,不允许亲戚朋友探望,甚至对前来调解的工作人员亮出匕首,并扬言:“不解决问题,就不让母亲出家门。

马兴伟听说后,立即带领小乡干部来到白文国家,经过反复劝说抚平其情绪,又和白文国家人做工作,从下午2点多长谈到夜里3点钟,最终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使白文国一家化干戈为玉帛,家人也原谅和接受了白文国。

白文国反复对马兴伟说:“马书记,你就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

据不完全统计,马兴伟至今共调解纠纷60余件,他担任书记以来,沙甸乡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集体非正常上访现象发生。

富民

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

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喝的是家乡水,吃的是家乡米,是家乡把自己培养长大,自己走前面去了,也要让大家跟上。”马兴伟自己富裕了,但始终不忘家乡人的恩情。

他看到周边的村民生活还很贫困,并带动了20余户村民入股份到自己的厂里,一起参与经营,共同分享工厂产生的红利,每年每户年收益达上百万元。

当看到有的村民生病就医困难,马书记并每年出资30多万元为村民缴纳新农合参保费用,让村民们病有所医;当看到有的村民生活困难,他便带头出资24万元用于补助沙甸乡200多个弱势群众的生活所需,让村民们老有所养……

他做了多少好事,为村民们解决了多少困难,他自己也记不清。

就是靠着他的实际行动,他的为人,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拥护和爱戴。他却只是说:“我是过苦日子过来的人,吃过白薯丝、老瓜稀饭,从贫穷到致富,一步步走过来的。村民这么信任我,把这个重担交给我,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带着村民共同致富,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建造新房、改善生活……每一件事都饱含着马兴伟的汗水,在他的带领下,沙甸乡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都说:“我们没有选错人!这样的好干部,才是真正代表我们利益,为我们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带头人!这样的干部,我们拥护。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基层党建典型人物:

从乡村医生到村支书记 云南德钦山寨领路人李瑞英

和勋: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周自兴:甘当螺丝钉 稳守岗位当楷模

马光会:心系百姓 甘当“孺子牛”

李玉繁:尽职尽责一心为民 做群众满意的党总支书记

赵声跃:用真情换民心 用真心换感动

杨德良: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李德寿:为了侨民的一切

张炳尧:务实创新的开拓人

金之杨:山村幸福路上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