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04.07.2016  11:12

  9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间。而就是这95年,中国共产党已由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率领中华民族走出了饱受凌辱、风雨如磐的困苦深渊,重新昂起了高贵的头颅,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了第二大经济体,奋力圆梦民族复兴。

  世人追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正是这个政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道路。

  理论指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1840年至1920年,整整80年,历史给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然而,人们寻求到的救国方案却一一失败了。

  世人在追问:中国向何处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将其郑重地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了。

  然而,“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

  在延安的窑洞里,在西柏坡这个小山村里,毛泽东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精彩篇章,如平地惊雷、空谷回音,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根本问题作出系统而清晰的说明,为未来建设的新中国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宏伟蓝图。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成了指引中国人民掌握并改写了自己的命运的有力武器。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如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四射;就如大地孕育着万物,生机勃勃。

  时间推进到1978年,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国人民的命运由谁来决定?历史又一次将中国共产党推到了抉择的路口。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邓小平非常务实地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经典理论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考虑,旗帜鲜明地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否则就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振聋发聩的声音余音绕梁,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富裕之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使党在改革开放中彰显出巨大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从此,春天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传唱。中国改革开放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在开拓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在这篇大文章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不同的时代,会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迎接不同的挑战。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起点上,以什么样的理论引领,才能将中华民族带入伟大复兴?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布局谋篇,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一系列逻辑严密的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开拓民族复兴之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真理性。

  回顾历史,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道路。

  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即便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更何况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因此,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既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既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又注意聆听时代声音,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道路不断前进,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昆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 副教授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