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昆明寻找“博爱之星”活动

09.11.2015  09:05

张自德

晋宁首例遗体捐献志愿者

用爱让生命延续

对晋宁县首例遗体捐献志愿者张自德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尽力奉献,百年后彻底捐献。如今,他和老伴两人都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们的名字已镌刻在云南省红十字会晋龙园遗体捐献志愿者纪念碑上。

张自德是晋宁县粮食局退休职工,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几年前的一天,张自德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近几年接触到关于遗体捐献的相关报道,很受触动,其实捐献遗体和当年推行火化一样,是一种风俗观念的转变。”张自德说。有了这个想法,张自德便决定不买墓地、不留骨灰,去世后将遗体留给医学机构解剖研究,只是这个过程受到了一些“阻碍”。当他向老伴和孩子们宣布这件事情时,老伴并没有反对,但孩子们却不同意。直到有一天,张自德听说有位老友刚刚捐献了遗体。张自德按捺不住马上带着老伴去了一趟红十字会,拿了一份遗体捐献的资料和一张登记表。张自德将资料拿给孩子们,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孩子们最终同意了父亲的决定,并分别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名字。

张自德老人虽已退休,但他每天依然很忙,成为红十字遗体捐献志愿者以来,他积极学习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的知识,通过出黑板报、宣传专栏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通过他的宣传动员,目前已有10人加入晋宁县红十字会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志愿者行列。“人要活得有价值,80岁照样可以有价值,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就是我的追求。”他说。

彭鲲

20年免费让老人、残疾人乘车

彭鲲是昆明明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出租汽车驾驶员,  1994年至今,彭鲲在出租车司机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还多次被授予“优秀驾驶员”、“全国文明出租汽车驾驶员”、“十佳能工巧匠”等称号。在营运工作中,他将助人为乐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入行没多久,彭鲲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70岁以上没有人陪的老人打车免费,残疾人打车免费,建军节那天,如果碰到军警打车,也不收费。这项给自己定的规矩,他一直坚持至今,已有20余年。

从2004年开始,彭鲲和几位爱心驾驶员组成行业“热心人车队”,  虽然出租车司机收入不高,但他们一直坚持对武定县、禄劝县以及安宁禄裱镇庄科小学的多名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如今爱心捐款已达5万余元,物品价值4万余元,受助人达75人。2013年行业成立了“雷锋出租汽车队”,彭鲲成为车队队长,他率领着队员们开展“爱心送考”、“爱心助残”等活动,在继续帮助山村孩子上学的同时还长期坚持帮助孤寡老人。他们的事迹受到了中宣部的重点关注,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春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广为宣传。

2014年  “3·01”暴恐事件发生后,昆明的哥的姐们都非常震愤,不少同行都前往现场救助伤者,那个夜晚,彭鲲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得知伤员众多、各大医院急需血源,天还没亮他就起床,赶到大观商业城献血点参加义务献血,当时,他还遇到了许多的哥的姐,让他觉得心里很温暖。

唐维伟

26岁医务人员的8年公益路

1989年出生的唐维伟是个开朗阳光的大男孩,去年,年仅25岁的他,被评为了“昆明好人”,让人记住了这个热心公益的年轻医务工作者。自2007年入职以来,唐维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工作之余,他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公益活动中。照顾孤寡老人、关爱流浪儿童、捐助贫困学生……多年来,唐维伟组织公益活动40余次,筹集捐赠资金26万多元,给2000多个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爱。

几年前一次到山区送温暖的公益活动,让唐维伟与公益事业结缘。2009年12月,唐伟维到山区做公益活动,  他看到很多乡亲寒冬里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和鞋子,没上学的孩子们穿着露着脚趾的鞋子在泥泞的路上跑,教室里的孩子们吹着寒风朗诵课文……这些画面一直环绕在他的脑海里,让他无法入眠。回到昆明后,他立刻发动朋友、同事给当地乡亲们募捐,当他把300多件衣物、100多双鞋、3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发放到乡亲们手中时,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他下定决心要在公益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8年来,唐维伟除了坚持到山区送温暖之外,还经常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关爱流浪儿童、帮助弱势群体。他不仅身体力行去做善事,还不断影响周围的人加入到公益活动的队伍中来。(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