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降薪以后,员工们如何保持冷静?

06.01.2015  17:35

    2015年1月1日起,央企高管降薪正式实施,改革首批将涉及72家央企约200余名负责人。高管们降薪了,围观群众们纷纷拍手叫好,可身为领导的下属,央企的员工们却表示,心里实在是怕怕,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

     一怕:工资比领导高

    有的央企素以待遇高、福利好闻名在外,新入职的员工待遇都不差,就别说中层干部、一线员工了,而此时企业高管则与职工薪酬差距在12倍左右。但是《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后,央企高管的薪酬水平将不能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薪酬降幅达到30%以上,集团高层的年收入水平甚至有可能低于地区分公司负责人。这下好了,中层干部们的薪水会不会有赶超领导的危险呢?总不好意思拿的比领导多吧?

    工资高过领导,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降薪针对的是那些收入“特别高”的领导们,他们的薪酬水平哪怕遭遇降薪,和员工的薪酬水平相比,也是高出一大截的。如果工资能高过降薪后的领导,这薪酬水平恐怕不太正常吧?真若如此,小领导们确实也该跟着大领导们接受制度管理了。

     二怕:跟着领导一起降

    领导都降薪了,为了维持薪酬分配的“合理级差”,各职级的收入会不会被重新清算,员工们又会不会跟着领导们一起,层层降薪呢?

    首先,根据文件精神,此轮薪酬改革主要针对垄断性企业及金融类高管,重点是为了改变国企高管与在岗职工收入差距过大的不合理局面,以期实现分配公平。“层层降薪”如果出现,则是明显违背政策精神,绝对是不合理的。

    再者,现在高管们的薪酬标准,与职工的平均收入挂上了勾,其基本年薪根据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两倍确定,如果员工们陪着领导一起降薪了,恐怕领导明年的工资又要大滑坡了!所以,这种担心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三怕:灰色福利没有了

    此次央企高管降薪,触及了收入分配这块核心利益的“硬骨头”,对于高管们的“福利待遇”,也做了清晰严格的规定:根据相关政策精神,央企负责人将不得在企业领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其他福利性货币收入;同时,央企严禁按照职务为负责人设置消费定额,也不得用公款支付其工作职责之外的费用,更不得为其转移个人费用支出 ——领导们的福利待遇尚且受到如此严格的管控,员工们会不会受到波及呢?

    多年来,央企的种种隐形福利已非新闻,不仅是高管,即使是普通职工,享受的灰色福利也不少,什么平价托儿所,职工子弟定向招聘等等,不一而足。可是,灰色福利的存在,给腐败和权力寻租留下了隐患和空子,也不利于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所以,随着国企管理制度的逐渐完善,留给灰色福利的空间必将逐渐萎缩,从长远来看,这对整个国企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早日实现,都是利大于弊的。因此,丧失灰色福利的阵痛,值得咬牙承担。

     四怕:薪酬晒在阳光下

    伴随着这次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引人注目的还有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上市公司企业老总严格按照信息披露制度,公开薪酬;非上市公司参照上市公司公开企业负责人薪资。——这意味着,央企高管负责人薪酬成为阳光账本,职务消费的黑洞有望被堵住。这对普通员工而言,会不会有牵连影响呢?

    领导们都把工资晒出来了,行得正站得直的员工们,若没有做贼心虚,又有什么可害怕的?一本明白账,不仅免了舆论对央企的风言风语,还能发挥央企的带头示范作用,推进整个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 如果连国有企业都无法做到分配公平,又怎能期望实现全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因此,不应该害怕“晒太阳”,而应该争取“”出“健康色”。(文/张力)

编辑:实习编辑刘鑫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