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昭通市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13.04.2015  17:13

关于昭通市 2013 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 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4年2月21日在昭通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昭通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昭通市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1332”的发展思路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人大三届三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及平衡情况。

据快报统计,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472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73615万元的100.2%,比上年决算数增加80042万元,增长2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61258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31727万元,增长5.3%。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47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5858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97436万元,调入资金1176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000万元,收入总计2747504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1258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1554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8178万元,支出总计264241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05087万元。结余资金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各部门年终额度结余;二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下达时间晚,无法形成支出;三是部分项目未完工形成结余。

2.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及平衡情况。

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7020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30292万元,增长3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2314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33323万元,增长17.6%。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702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58580万元,下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97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7308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5000万元,调入资金3861万元,收入总计228149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314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96978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支出5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155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7000万元,支出总计221197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6952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2013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9025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13203万元,下降6.5%。基金预算支出292359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49439万元,增长20.4%。

全市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19025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115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1857万元,收入总计373268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92359万元,调出资金1922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78987万元。

2.市本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2013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79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311万元,增长3.3%。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10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787万元,下降8.9%。

市本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979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925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1857万元,收入总计150906万元;基金预算支出8102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17481万元;收支相抵,市本级基金结余2532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35万元,由省财政厅统一列支。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12263万元,上年结余427449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3700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502710万元。

以上均为快报数,在省财政厅批复我市2013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还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2013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2013年,全市财政迎难而上,积极而为,推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提高财政支出保障能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抢抓机遇,确保收入持续增长。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紧紧抓住国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释放改革红利和全省“产业建设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三年攻坚战、加快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28条稳增长措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应对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体矿产品市场低迷等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实施收入目标责任制,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动态监测收入入库以及增减变化情况,对组织收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彝良“9.7”地震20万箱救灾卷烟财税利益;4万箱救灾卷烟税收利益作为昭通在红塔集团的新增分税基数并全部实现分税;组织协调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税收顺利分享入库;协调麻昭高速公路税收入库1亿多元;切实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圆满实现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的目标。

(二)强化保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汇报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3年,省财政共下达我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奖补资金40.2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增长35.3%,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撑和财力保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突破260亿元大关,位居全省第4位,较好地保障了全市人员支出按时足额兑现、机构正常运转、重点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全市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突出重点,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筹措资金39.1亿元,保障南北大通道、月亮湾和小海子中型水库、石漠化治理、土地整治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其中,市级配套资金9.77亿元,用于水利和麻昭、昭会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及征地拆迁。积极筹措前期经费0.5亿元,保障渝昆、隆黄、攀昭毕遵铁路和宜昭、宜毕、昭威高速公路以及昭通机场迁建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实施兴水强昭战略,下达公益性水利工程维护、小农水、防汛、抗旱、爱心水窖、水利电气化建设等资金2亿元;及时下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资金2亿元,解决41.2万农村人口用上卫生水、安全水、放心水。 二是狠抓产业培育。 市级财政安排资金0.7亿元,重点支持天麻、苹果、煤炭、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安排科技专款0.2亿元,支持烤烟、生物资源开发等,增强我市科技创新及竞争能力。 三是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及时拨付各类扶持企业专项资金0.7亿元,促进非公企业发展。规范融资担保企业监管,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0.7亿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是利用财政杠杆,鼓励金融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申请、审核、拨付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农业保险和森林火灾保险保费补贴资金0.5亿元,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四)统筹城乡,推动 三农 加快发展。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进程。 下达3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资金0.7亿元,安排高原特色农业专项、庄园农业项目资金0.1亿元;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下达扶贫资金4.5亿元,支持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安居工程、扶贫贷款贴息、产业扶贫、以工代赈、整乡推进建设。 三是 落实惠农政策 下达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农机具补贴、粮食直补、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直接补贴农民资金7.5亿元。 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3年完成投资1.2亿元,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7个6.34万亩,产业化经营项目13个,11个县区28个乡(镇)10.9万群众受益。较好地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项目区蚕桑产业、蔬菜产业、水果产业、花椒产业、马铃薯产业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实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 五是加大一事一议奖补投入。 投入奖补资金3.2亿元,建设美丽乡村、公益设施、重点村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29个,109个乡镇809个自然村23万群众受益。

(五) 调整结构,落实民生保障政策。

一是支持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下达农村、城市低保补助资金10.4亿元,补助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08元和240元。筹集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4.3亿元。筹集补助资金3.5亿元,实施2.5万户农村D级危房拆除重建和2万户农村C级危房修缮加固工作。筹集儿童福利、高龄补贴、残疾人事业等社会福利经费1亿元。筹集资金1.2亿元,推动“贷免扶补”小额贷款等创业就业政策落实。筹集公共租赁住房资金7.3亿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2亿元,棚户区建设资金2.4亿元,着力改善困难群众家庭居住条件。及时兑付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0.7亿元,受益出租车和农村客运驾驶员7300余人。拨付资金0.5亿元,保障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开展。积极支持彝良“9.7”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拨付特色生态农业恢复重建资金0.1亿元,安排恢复重建市级配套资金0.1亿元。 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 下达学前教育校舍改建资金0.9亿元。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7.2亿元;按每生每天3元、全年200天补助标准,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3亿元,同时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保障范围。下达资金5.4亿元,从食堂建设、县镇学校扩容改造、仪器设备等方面对全市薄弱学校及部分学校薄弱环节进行大幅改造。下达高中国家助学金0.4亿元,补助全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国家助学金0.2亿元,安排市职教中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还本付息专项经费0.7亿元。筹集资金0.8亿元,保障民办代课教师一次性经常补偿及时兑现。 三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按280元/人年的标准筹集新农合补助资金13.6亿元,按30元/人年筹集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6亿元,筹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艾滋病防治、免疫规划、妇幼卫生、食品安全等补助资金1亿元,下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奖代补及村医补助资金0.8亿元,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市级财政安排资金0.1亿元,有力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是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下达资金0.1亿元,保障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无障碍、零门槛进入。下达50个村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资金0.05亿元,极大地丰富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下达资金0.04亿元,支持文体与传媒事业单位维修改造、文化服务设备购置。补助资金0.1亿元,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活动、农村体育活动、农家书屋等。

(六)深化改革,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

一是强化“三公”经费管理。 全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市“三公”经费支出3.7亿元,比上年4.2亿元减少0.5亿元,同比下降11%。积极开展“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昭阳区、彝良县133个部门率先在门户网站或信息公示栏公开了2012年“三公”经费决算和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 二是推进财税改革。 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首批977户“营改增”试点工作。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面达100%。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成政府采购1.7亿元,节约率6.1%,抗震救灾物资也及时纳入政府采购。 三是积极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出台加强和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文件,对不同类别、不同期限的债务进行全面清理,以化解二级公路债务为突破口,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合理划分债务、明确偿债主体、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筹资归还”的管理机制,筹措偿债资金9.7亿元,维护了政府信誉。 四是加强项目前期费用管理。 制定市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滚动运行机制,保障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水利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五是加强重点民生资金绩效评价。 对2012年度市级民族机动金、民族发展资金、人力资源开发资金、市广播电视局部门综合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入推进。 六是规范财政管理。 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市财政数据大集中模式的平台一体化系统稳健运行。加大救灾救济、政府性债务、扶贫、支农、教育、文化、扶持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全市评审财政投资项目131个,送审额7.5亿元,审减率4.7%。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对48个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单位财务管理。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政协委员提案。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政改革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财政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市级调控能力弱,基层财政发展矛盾多、任务重、压力大;政府性债务风险高;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任务重等。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

三、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极为关键的一年。2014年财政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发挥财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严肃财政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编制2014年预算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1332”发展定位,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结合上述指导思想, 2014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收入预算编制,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考虑税收政策调整因素,分税种测算税基和税收收入。结合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合理安排非税收入预算。

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人员支出足额兑现,重点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积极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统一规范、完整编报原则。在编报本级预算收入的同时,完整编报上级财政的各项补助收入。

四是健全体系、综合预算原则。在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的同时,统筹做好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

结合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充分考虑影响财政收支各种因素的基础上,2014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建议如下:

(一)地方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全市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526940万元,比上年快报数474721万元增长11%。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435711万元(不含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0.9%。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69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1833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5087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105087万元,调入资金4000万元,收入总计1449271万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35711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3560万元,支出总计1449271万元。收支平衡。

2.市本级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37182万元,比上年快报数127020万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4761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22.6%。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718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18331万元,下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9295万元,调入资金3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9521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69521万元,收入总计106780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4761万元,补助下级支出84948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3560万元,支出总计1067808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草案。

201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5885万元,比上年快报数下降44.3%,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440万元,比上年快报数下降54.7%。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588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3.9%,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44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8倍。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105885万元,上年基金结余78987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78987万元,收入总计10588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05885万元。收支平衡。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4440万元,上年基金结余25323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25323万元,收入总计444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4440万元。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1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35352万元,比上年快报数增长5.6%,上年结余502710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86275万元,比上年快报数增长14.6%,滚存结余551787万元。

(四)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22404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减少3893万元,下降14.8%。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科目调整,清理、压减一般性支出。

2.国防支出预算41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06万元,增长101%。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基层武装部建设、民兵转型装备补助等。

3.公共安全支出预算2397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4348万元,增长22.2%。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司法设施建设、综治经费等。

4.教育支出预算20262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967万元,增长17.2%。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幼儿园建设、扎西干部学院建设、市委党校迁建等。

5.科学技术支出预算3652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709万元,增长24.1%。新增资金主要用于科技烟草产业发展等。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544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887万元,增长19.5%。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兑现人员增资等。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20974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846万元,增长15.7%。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兑现社会保障民生政策及“9.7”地震恢复重建市级配套、村级组织建设等。

8.医疗卫生支出预算1420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3117万元,增长28.1%。新增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增资及公医费等。

9.节能环保支出预算150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36万元,增长18.6%。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兑现人员增资等。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预算639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5180万元,增长424.9%。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北部新区规划、村庄规划体系建设、城镇化建设等。

11.农林水事务支出预算1930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937万元,增长17.9%。新增资金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

12.交通运输支出预算2075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3996万元,增长207%。新增资金主要用于铁路、公路征地拆迁、机场建设等。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预算342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920万元,增长36.7%。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工业跨越发展及非公经济发展等。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预算621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971万元,增长91.5%。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旅游产业发展等。

15.住房保障支出预算6864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864万元,增长14.4%。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兑现市直部门干部职工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

16.国债还本付息支出预算950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6202万元,增长188.1%。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归还国债转贷债务及提取偿债准备金等。

17.预备费支出预算5000万元,占市本级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44%,符合法定要求。

18.其他各项支出14454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减少6736万元,主要是预留地方津补贴比上年年初预算减少。

四、2014年全市主要财政工作措施

(一)培植财源,着力打牢财政增收基础。

一是抓好财源培植。 按照市委“1332”总布局、总要求,抓财源的开辟,下决心培育昭通骨干财源、税源。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巩固提升“两烟”、煤炭等传统支柱财源,培植发展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税源。全面贯彻落实税制改革和优惠政策,加大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培植力度,打牢增收基础。继续支持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化、城镇化发展,改善优化财源结构,拓宽财政增收渠道。 二是挖掘增收潜力。 围绕市委、市人大确定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加强协调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水资源费分配,确保昭通财政利益。建立土地预算管理,盘活土地资源,促进财政增收。继续盘活财政存量,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清理、盘活,增加财政收入。

(二)落实责任,着力强化财政收入管理。

对全市重点税源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做好税源调查、分析,了解掌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重点税源的影响情况,把握收入动向,摸清收入底数。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为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做贡献。既要应收尽收,防止跑冒滴漏,又要防止收取“过头税”、“过头费”,细化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抓好预算执行,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

(三)加强协调,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当前,昭通正值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除加快自身发展增强保障能力外,争取上级支持是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认真学习、研究中央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重点,把握中央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汇报、反映和协调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加大对我市均衡性转移支付、重点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四)优化结构,着力推进全市跨越发展。

一是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 和省委的十项实施办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压减一般性公务费、业务费及工作经费,下决心解决敞开口子花钱、大手大脚花钱、奢侈浪费花钱等问题。 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 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挤出财力、调整优化结构腾出财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财力,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解决重点民生问题;重点支持综合交通、现代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四大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倾力支持“三农”发展。着力解决事关全市促跨越、奔小康的大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五)采取措施,着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报告制度。 进一步明确统计口径,建立债权债务人对账机制,全面及时掌握政府性债务借、用、还情况,夯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基础。 二是继续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举债决策机制,规范举债程序,科学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明确年度偿还目标任务,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三是探索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机制。 科学合理利用债务资金,确保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四是及时补充偿债准备金,有效应对偿债压力。

(六)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科学理财能力。

一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加快完善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切实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尽早将预算安排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单位,着力增强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着力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有效规范财政专户管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二是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 三是继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以一体化系统建设为平台,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加大绩效预算管理、投资评审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会计执法检查和信息质量检查力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维护财经纪律。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加快法制财政、阳光财政建设步伐。 四是继续强化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抓班子、抓队伍、抓作风、抓考核、抓廉洁”,扎实推进财政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牢固树立财政干部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利观,构筑反腐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全市财政事业健康发展。

今年,我们将围绕上述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为推动昭通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昭通市昭通市财政局 发布人: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