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聚焦“非遗”传承保护 建议将滇剧等列入学校课程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黄頔 廖拓溪 说起昆明的“非遗”文化,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乌铜走银、滇剧、糖画等。昆明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市“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也将目光聚焦到了滇剧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来,并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民进昆明市委:将“非遗”列入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培育专业性人才进行传统文化“活”态传承,让职业教育与“非遗”合理自然对接?对此,民进昆明市委建议,可将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列入昆明市职业教育课程。
民进昆明市委建议,可以确立专业课程教学整体思路与目标,有选择性的将“非遗”引进校园,建设一批校园传承基地,其次聘请大师任教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改变父子、师徒单线传承模式,并开发“非遗”校本教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校本教材或开发既能实用教材。
同时,民进昆明市委还建议,应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如组织学生观摩戏剧、曲艺、舞蹈,将适合课堂教学的艺术类“非遗”项目纳入美术、手工课程,将“非遗”中的竞技、音乐类项目引入体育、音乐课程,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活动等。
民建昆明市委:让滇剧艺术鉴赏知识走进课堂
滇剧这一种古典传统剧种,长期以来与云南人民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云南广大农村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迭起,传统文艺受到了极大冲击,滇剧也不例外,这项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论生存还是发展都出现了危机。
针对种种危机和困境,民建昆明市委建议,应开展“滇剧进课堂”活动,将滇剧逐步纳入到昆明市甚至整个云南的中小学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中。通过这一活动,在中小学学生中普及滇剧艺术,给青少年提供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增强他们对保护创通文化的使命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对本地区文化的自信心,培养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最为重要的是,“滇剧进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新的优秀滇剧演员。在学生中普及滇剧,对于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可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为这一“滇粹”提供新鲜血液。不仅如此,滇剧的普及还能为地方的戏剧舞台培养更多的观众,使滇剧的群众基础更殷实,更有利于滇剧的传承保护。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