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而为共护“滇池明珠清”
来源: 昆明日报
保护母亲湖,春城志愿者在行动。2018年,昆明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城志愿行·滇池明珠清”昆明“滇池卫士”志愿服务活动。随后,共青团昆明市委依托“1+X+N+Z”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动员体系,陆续招募、组建了“市民河长”“爱湖志愿服务队”“滇池卫士”,以及“滇池驴友”志愿服务队伍等,通过志愿者带头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滇池贡献智慧和力量。
搭舞台
立足全市整合资源
为保障 “滇池卫士”志愿服务顺利推进,团市委积极探索,构建了“1+X+N+Z”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动员体系,即以团市委为核心牵头,“X”为各级团组织,“N”为各层级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组织及社会组织,“Z”为各类志愿者,调动基层各类优势力量,立足全市共青团进行资源整合与配置。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云南省筹备办志愿者工作部、COP15昆明市筹备办志愿者服务组牵头单位,团市委通过“123工作法”,即以1个“服务”为中心,通过“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2条“手臂”,广泛发动城市志愿者,紧抓“群众需求”“工作阵地”“服务力量”3个重要元素,出台工作及活动方案,明确分工、细化责任,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功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此外,团市委创新探索“河长制全民纳入机制”,先后招募组建5批“市民河长”、千支“爱湖志愿服务队”、万名“滇池卫士”,以及一批“滇池驴友”,共同组成四大志愿服务队伍,分别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和资源,志愿参与滇池水环境保护、督查、评议、宣传等工作,同时在“昆明志愿者网”设立“滇池卫士”志愿者专项招募通道。
唱大戏
“滇池卫士”护滇池
2019年初,昆明市启动新一轮“滇池卫士”志愿服务活动,聘任百名“市民河长”。其中,“市民河长”张洪膑负责篆新农贸市场后面到航运码头一段河道的护河巡河。
河道护网破损、违法垂钓、大段电缆垂落河中……每次发现问题,张洪膑总是立马就将情况上报。因为总能发现不少问题,更因为牵挂着滇池的点滴,张洪膑和其他志愿者主动“加班”,把制度里“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护河活动”改为每两周一次。
和张洪膑一样,自昆明“滇池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以来,“滇池卫士”志愿者围绕违法排污、侵占河道、滇池面山山体违法取土、挖沙,以及盗伐、滥伐林木等行为,通过“网格滇池志愿者”微信平台或拨打12345、12319热线,开展监督举报。
为了推进项目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团市委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选聘12家社会组织、高校社团作为12个子项目的执行单位,培育孵化一批社会组织,打造一批滇池保护志愿服务项目。
团市委围绕滇池保护开展巡滇池面山、护滇课堂、参观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水质检测、寻找最美护滇人、“童眼看滇池”寄语未来等130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组织3325名志愿者参与服务,线上线下影响覆盖12万余人次。
齐上阵
小小河长埋下环保种子
9时许,匆匆吃完早点,“市民河长”陈嘉佳就和队友高瑞辰、伏肖开始了巡河。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水底下、桥底下和树底下暗藏的“地笼”,桥底下会暗藏抽水机,树底下藏着非法捕捞设备。“常年在水上漂,对水太有感情了。”陈嘉佳说,真正发动市民“开门治河”,由政府治理变成“社会共治”,才是长久之道。“有千万双眼睛盯着,有千万个脑子想着,河道问题不难解决。”
作为“滇池卫士”,黄蓉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滇池保护治理。有很多家长知道黄蓉在做“滇池卫士”,也希望能让小朋友参与进来,以家庭为单位一起保护母亲河。去年,“小小河长”家庭活动启动。小朋友和黄蓉一起穿上印有志愿者字样的背心,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捡起河道边的垃圾,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在心中种下一颗绿色种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越来越多的“滇池卫士”“小小河长”活跃在滇池之畔,为“滇池明珠清”贡献力量。截至目前,昆明市共组建滇池保护志愿服务团队600支,共有近11万名志愿者参与滇池保护志愿者服务活动,累计发起滇池保护志愿服务项目3903个,累计服务时长达2226816小时。
黄蓉说,希望每一次活动都能带动更多人一同关爱滇池、保护滇池、治理滇池。“如果人人都是志愿者,春城将会变得更美好。”(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杜托 通讯员张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