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小时!震区接力抢救84岁老人

11.10.2014  19:29

    “我们这儿有位84岁的老太太在地震中受了重伤,请赶紧派人来救!

        10月8日下午两点多,云南省景谷县中医院副书记魏启明接到永平镇芒费村嘎岗村民小组组长梁如东的求救电话,紧跟着又有几位村民打来电话,目的都是一个:尽快营救李明珍老人。

        本已双腿瘫痪的老人,地震中又被倒塌房屋砸伤左下肢,“老人已经神志不清,还不时吐血”,情况十分危急。

        几秒钟后,一系列的营救行动随即展开。从10月8日16时左右,到10月9日21时,上演了一场军地接力营救84岁老人的感人故事。

        摩托车接走医护人员

        从芒费村委会到嘎岗村民小组,20多公里,道路崎岖狭窄,平时村民出行都是摩托车,越野车都过不去。怎么办?

        “你们的车过不来,我们用摩托车去接你们。”电话里,嘎岗的村民对魏启明说。

        “好!我们等你们!请来两个人接,我们派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前往救治。

        随后,医生肖宗芬、护士谢云宇就一直处在焦急的等待中。

        一个小时后,两位村民将她们接走。

        10月8日18时04分,记者拨通肖医生的电话,“我们还在路上,太难走了,地震后这里的路实在太烂了”,随即电话处于忙音状态。

        此后,记者每隔半小时就给肖医生打一次,始终无法接通。直到19时48分,记者才拨通肖宗芬医生的电话,“我们刚到10分钟,肖医生和谢护士正在对老人进行救治,一会儿再打过来。

        但直到第二天上午8时50分,记者才拨通肖医生的电话。

        “我们到后,立即给老人检查、输液,现在病情比刚到时好多了,也不再吐血了。但老人家需继续运出治疗,可到这里只能骑摩托车。”肖医生欣喜中带着焦虑。

        肖医生还告诉,老人是她的儿媳妇不顾生命危险,从废墟里刨出来的。

        从晚上抵达嘎岗到天亮,肖宗芬、谢云宇和李明珍的家人轮流守护着老人。

        “镇政府已经派人在抢修道路,估计下午就能通车。”电话里梁如东告诉记者。

        6小时山路抢运

        10月9日9时18分,正在永平镇团结村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第14集团军工兵团得知李明珍老人的情况,随即向上级请求紧急驰援,将老人第一时间营救出来。

        事前就得知路况极其不好,工兵团派出了1辆猛士车、4辆救援车、17名官兵前往救援。

        “一般车辆都上不去,运送老人只能靠人力。”一位从山上骑摩托车下来的村民反映说。工兵团副团长叶履强打量了现场,山高坡陡,道路狭窄坑多,左侧是还在滚落石土的山体,右侧是近乎垂直的几十米陡坡。这种路况开车上去,需要接受勇气和技术的双重挑战。

        “我们有猛士车,只要能上去,多争一秒算一秒!”叶履强转头跟驾驶员董继涛说。有着10年驾龄的董继涛径直走向驾驶位置,干净利落地说:“没问题!

        猛士车一发动,就像一头充满力量的野牛,扒着道路狠狠地往山上爬,尤其是遇到狭窄的弯道,半个轮胎悬在路崖边让人看了心惊肉跳。

        不远的路,董继涛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此时,正遇到普洱军分区五六个官兵抬着老人下山。官兵们仿佛见到曙光,赶紧上前:“走得太久了,老人要赶紧运下山!

        此刻,叶履强腾出座位,让医生和护士先上车,关上车门,提醒董继涛尽量开快点、开稳点。他知道,这个要求很矛盾,但老人身体虚弱,需要尽快救治,又要减少颠簸。

        15时15分,经过紧张跋涉,终于将老人送到了赶来的救护车前。

        后方医院紧急驰援

        10月9日12时许,解放军第62医院接到指挥部通知:嘎岗有位84岁老人需要紧急救治。接到通知后,院长颜彬立马带着一辆救护车和3名技术骨干前往救援。

        15时15分,62医院的救护车遇到工兵团送老人下山的猛士车。完成交接后,医务人员迅速在救护车上对李明珍老人进行抢救:建立静脉通道、进行给养呼吸、开展心电监护,并进行全身检查,发现老人已身患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并且下颌关节脱位,已经极度虚弱。

        地震后当地卫生条件不足,院长颜彬立即做出决定,把老人送回62医院紧急治疗,2名医疗专家和1名麻醉科护士长护送老人去医院。

        因老人双耳失聪、无法说话,老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护送人员的心,有的对着心电监护仪目不转睛,有的握着老人的手,有人关注着她嘴唇的微动,直到18时40分,救护车安全抵达医院。

        随后,老人被迅速转入心血管神经内科,科主任毛方术担任主治医师。

        接到病房后,医院心血管神经内科、口腔科、消化科专家在前期了解和实际检查老人病情后立即进行了专家会诊,制订了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国妇女报特派记者  林木 孟磊磊 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