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芸:滇剧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19.06.2016  18:41

 

段之栋

在上个世纪70至90年代,昆明的滇剧舞台上曾升起过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陈婷芸。

陈婷芸1946年6月出生于湖北,随家来昆,长在昆明。她自幼聪明伶俐,天赋予她一付好嗓子,1960年她高小毕业后,考入了昆明市艺术学校学习滇剧。1961年被分配到昆明市滇剧团,成为以团带班的学员,从此与滇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市滇剧团后,她每天黎明即起,坚持练功、喊嗓、学唱腔,晚上参加剧团演出,跑宫女、龙套,开始熟悉舞台。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专业上,她师从团里的老一辈滇剧名家赵纪良(男旦)、筱艳春(曾经被观众誉为“青衣皇后”)、白素叶等学了《船舟会》(《白蛇传》中的一折)、《花仙剑》、《思凡》等不少打基础的传统戏,获益匪浅。通过几年的学员生活,她在唱、做、念、打、舞等方面都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学习掌握了戏曲的手、眼、身、法、步等基本技巧。团里的领导和艺术前辈们把她看做一块尚待雕琢的璞玉,列为重点培养的尖子。有耕耘就有收获,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她脱颖而出,成为该团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开始在一些大型现代戏如《山村姐妹》、《女飞行员》等剧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并获得观众的认可。

真正让她崭露头角的机遇是1973年该团移植上演“样板戏”《杜鹃山》,她在剧中饰演一号英雄人物柯湘。这出戏成功演出一百多场,观众对她好评如潮,省电台、电视台相继录音、录像、在全省播放。她从此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明星。1978年恢复上演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后,她终于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先后在《窦娥冤》(饰窦娥)、《蔡文姬》(饰蔡文姬)、《青儿闹西天》(饰青儿)、《杨娥三刺吴三桂》(饰杨娥)、《杨四郎》(饰琼娥公主)、《打神》(饰敫桂英)、《李慧娘》(饰李慧娘)、《斩三妖》(饰苏妲己)等剧目中大显身手,光彩照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扬,成为叱咤滇剧舞台的风云人物,从此拥有了不少“粉丝”。著名戏曲专家马少波、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等名家看过她的戏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她唱得好,演得好。她主演的《斩三妖》于1999年在北京演出时,也得到北京戏曲界专家和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专家们说滇剧折子戏真好看、真美,演员演得真好,使滇剧在首都扩大了影响。在省内她早已誉满三迤,滇剧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碧金玉、万象贞、周慧侬等看过她的戏后都赞不绝口。

陈婷芸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艺校或以团带班培养出来的优秀滇剧旦角演员。她主工青衣、闺门旦,在唱腔上宗竹(八音)派,也演刀马旦、武旦。她扮相端庄俊美,唱腔珠圆玉润,她善于刻画人物,演戏能从人物性格的基点出发,长于用声腔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注重形神兼备,能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几十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出众多的性格迥异,气质鲜明,感人肺腑的女性艺术形象,让观众获得美的享受。此外,她的代表剧目如《打神》、《王宝钏》、《吊潇湘》等还被音像部门录制成盒式磁带或光碟在市面上公开发行,深受戏迷欢迎。

她取得成功的诀窍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十年如一日,成名后也如此。戏曲界有一句谚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她除了向滇剧名家学习外,还不断向京剧、昆曲、花灯、评剧、川剧等剧种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

由于她在工作中成绩斐然,曾两次被评为昆明市劳动模范,被选为云南省和昆明市第四次党代表大会党代表,被昆明市委、市政府授予首批“昆明市市级优秀拔尖人才”的称号等,并连续4届被选为昆明市剧协副主席。她的事迹曾刊登在香港《文汇报》和《云南省巾帼妇女》一书中。在生活中,陈婷芸淡泊名利,为人低调,像一朵淡淡的菊花。她演戏和练功之余,喜欢阅读书报,学习文化,并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已有多篇发表在报刊上。如今,虽已退休10多年,但宝刀不老,仍然经常参加业余演出活动和辅导业余滇剧爱好者,为艺术人生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