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现代农业缘何越做越强

14.12.2016  18:18

 
  2016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7部门决定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陆良在申报、筛选中,以“择优”的方式被列为农业内部融合型试范县。

  陆良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内部结构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结合陆良发展实际,狠抓蚕丝绸、蔬菜、粮食、畜牧等四大产业,力争达到“同频共振”之效。

  蚕丝绸产业链越拉越长

  深度融合

  “每个蚕茧丝长在1200米到1300米之间,很长很长,而我们也在努力将陆良蚕丝绸产业链不断延伸、拉长。”陆良县蚕桑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陆良紧紧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蚕桑产业不断做强做大,走出了一条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加工和桑条造纸、蚕沙提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循环之路。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桑园面积达16万亩,全县5万农户、16万人从事蚕桑农业生产,蚕农人均增加收入3300元,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6%。

  走进云南新千佛卷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缫丝,公司综合办主任李从富介绍,陆良一年四季均可饲养多丝量蚕品种,蚕茧质量好、茧形大、茧色白、质量全国一流,80%以上可缫制5A级以上生丝,该公司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多年的发展,其生产经营效益都大为可观,2016年,公司收购4052吨鲜茧,以52元每公斤收购,蚕农获得感不断增强。

  虽然陆良蚕桑产业获得了较好发展,并成为陆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陆良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制定了更加科学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建设优质高产桑园面积将达20万亩,要把陆良打造成中国西南茧丝绸产业中心、中国新丝绸之路南方战略基地、国际优质茧丝绸基地,把陆良蚕桑产业打造成云南最具地方特色、最具竞争力、联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富民强县产业。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陆良以“一个中心、两个示范带、三个园区”为蚕桑丝绸产业背书。“一个中心”是茧丝绸加工和交易中心,面向国内外市场,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平台;“两个示范带”是高原特色优质蚕桑种养示范带、蚕桑种养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示范带;“三个园区”是茧丝绸加工产业园、蚕桑资源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园、民族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

  蔬菜产业铸就特色品牌

  绿色高效

  “我们的蔬菜主要销往北京、郑州、广东、武汉等地,那边的客商和买家,只要看到‘陆良蔬菜’的标志就放心购买了,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在陆良绿之源经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政在公司的冷库内,一边指着“陆良蔬菜”的标识,一边向记者介绍。

  “我们一家现在都是从事蔬菜行业。”彭政一边微笑着,一边向记者介绍,儿子从部队退伍后,现在在公司负责仓储物流,女儿今年9月刚从重庆一高校毕业归来,因专业是软件开发,现在在公司开发网络信息新平台,而爱人则在着手蔬菜种植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事宜。

  从公司管理到仓储物流、电商新平台研发,再回归到蔬菜种植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彭政一家四口人,虽都是从事着蔬菜行业,但从不同的分工来看,却在巧合与无意间形成了一条“蔬菜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彭政一家不是个例,而是陆良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6年,全县种植蔬菜56万亩,产量94.5万吨,产值15.14亿元,现已经建成占地370亩,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的冷库223座,净面积7.1万平方米,净容积41.2万立方米。”陆良县经济作物推广中心主任张振林介绍,陆良蔬菜种植品种主要以油麦菜、意大利生菜、结球生菜、黄白菜、西芹等为主,当前已经形成蔬菜加工、包装、销售、物流、信息、餐饮、住宿、农资、劳务等产业的全面发展,初步实现了蔬菜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正由蔬菜产量大县向蔬菜质量强县的转变。

  到2020年将有培育发展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两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10家,从事蔬菜种植人数6万人,建成8万亩常年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产品率达100%,绿色蔬菜产品率达70%,有机蔬菜产品率达30%,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形成由蔬菜基地带动蔬菜加工、销售、包装、物流、农资、劳务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陆良蔬菜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上,陆良更加科学地规划和梳理着产业新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依托陆良蔬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以蔬菜产业化集群为支撑,联通农、工、商三大业态,围绕“产业提升档次、农民增加收益”为中心,大力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不断扩大设施规模,建立“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市场信息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