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24.03.2016  11:10

 
  本报讯 (特约记者郭鹏程)近年来,陆良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着力抓好“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三个关键环节,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总产值常年位于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蚕桑生产基地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201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2亿元,同比增长4.4%。农业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0元,同比增长11%。

  建基地,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优化发展。该县坚持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巩固提升粮食、烤烟、畜牧、林果等传统产业,做强蚕桑、蔬菜、秋冬马铃薯、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渔业、杂交玉米制种、核桃、魔芋、花卉、油菜、中药材、优质牛源、马铃薯原种扩繁等新兴产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复种、间种、套种、循环水平,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形成了多样性高原特色农业。2015年,该县种粮101.54万亩,产量37万吨,产值16.96亿元;种植烤烟15.59万亩,产值6.52亿元;蚕桑桑园面积达16.43万亩,建成万亩连片、千亩连片高产示范桑园31片,规模化种植和加工开发水平居全省前列,蚕茧产量1.18万吨、占全省产量的22%,茧丝绸产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83亿元、占全省产值的32.3%;蔬菜种植达50万亩(含复种),建成万亩、千亩、百亩连片基地37个,标准园4个,产值13.52亿元。

  育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该县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项目立项、征地、用电、贷款、税费征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培育形成农业龙头企业69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户),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1户, 2015年实现总产值18亿元,带动15.68万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全县完成农村各类人员培训19680人,发放“贷免扶补”和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69亿元。目前全县发展专业合作社290个,家庭农场129户,蔬菜、食用菌、畜牧养殖等大户3563户,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7个。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壮大劳务产业,全年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7.5万人,农村劳务综合总收入达到18.6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庄园。打造了华农庄园、紫溪湿地农业庄园、新千佛茧丝绸庄园、大地生态农业庄园等4个现代农业精品庄园。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12.41万亩。

  强服务,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该县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全过程的服务。加强现代科技体系建设,与省农科院等合作搭建“院县共建”平台,实施良种开发工程和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7%。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县现有15个商品交易市场,26个农村经贸市场,农村经纪人5000余人,建成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蔬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和丝绸皮革仓储物流园,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259个“农家店”,引导农业生产企业借助“互联网+”,初步形成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协会+专业销售公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全县85%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连接关系。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49.33万千瓦特,完成农机作业综合配套面积145万亩,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8%。加强农资供应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供销社农资公司、农资生产企业、农技服务站、种子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多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农资供销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了县、乡农业信息网、乡(镇)“新农村数字乡村网”,拓展以手机为平台的“三农通”农情信息发布,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依托阿里巴巴推进县级信息交易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