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隧道照明设施改造16日完成 昆石复线已列入规划

03.08.2016  11:37

阳宗隧道3车道缩减为2车道 供图

阳宗隧道内经常发生车祸

昆石高速阳宗隧道7月31日早上7点半发生的货车追尾微面交通事故,加上节假日较为频繁的追尾交通事故影响通行,引起市民关注。昨天,高支队昆石交警大队民警带领记者 实地查看阳宗隧道各种事故防控措施。从去年8月1日到今年8月1日,阳宗隧道共发生347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44人受伤。除隧道内禁止并道、3车道缩减为2车道等措施外,7月18日开始,云南公投昆明东管理处正在对隧道内照明设施进行改造,这项工作预计8月16日完成。届时,科学的照明设置对防控事故有很大的帮助。

阳宗隧道事故逐年减少

阳宗隧道是昆石高速最长隧道,因过去两年交通事故多发,被列为省政府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求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从数量上比较,近2年阳宗隧道内交通事故逐年减少。

据悉,阳宗隧道内90%以上是追尾事故,绝大多数为财产损失事故,人员多为轻微伤。据昆石大队事故中队长陈德林介绍:“7月31日发生的2死5伤的交通事故,是历年来阳宗隧道内最严重的交通事故,另外一起死人交通事故是附近村民用板车拉着家人穿行隧道,拉车人不幸被机动车撞倒不治身亡。

阳宗隧道发生的绝大多数追尾事故,通常会带来较大程度的拥堵。比如,7月24日隧道内发生23起事故涉及44辆车,有一半的车辆无法移动,需拖车才能清理现场,花费2小时多才清理完现场。

7月平均一天车流量8万

据介绍,2003年刚通车时昆石高速的阳宗隧道并没有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并未列入昆石高速的防控重点,但是,大约2年后阳宗隧道的一些“缺陷”逐渐显露出来。比如,隧道内的水泥路面防滑性能较差,在上行线一侧属下坡路段,大货车淋水使水泥路面更加湿滑。后来,云南公投昆明东管理处将水泥路面更换成柏油路面。

随着昆石高速车流量增大,阳宗隧道事故量也在增长。据统计,今年7月昆石高速流量248万辆次,较上月增长31万辆次,增幅为14.46%。平均每天车流量为8万辆次。比起设计一天流量5万辆次,已经超负荷运行。

车流量超大带来的问题是:跟车距离过近,容易发生追尾事故。据陈德林介绍:“按照规定,行驶速度是多少,跟车距离就应该是多少。比如,速度80公里/小时,跟车距离应保持在80米,但车流量太大,跟车距离就会缩小很多,如时速40公里左右时,跟车距离大约10米,这样就极易发生追尾。

阳宗隧道交通秩序管理由昆石交警大队一中队承担,指导员介绍:“发生追尾事故的车道多为超车道,说明在加速超车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追尾。”通过分析,超车、穿插容易造成事故,从去年开始,昆石交警大队将原为虚线的车道分隔改为实线,在长下坡处施划震荡减速带,隧道内限速小车80公里/时、大车60公里/时。

据统计,从去年6月到今年8月1日,对实线并道进行抓拍,已经处罚5111起,罚款150-200元,记3分。

相关措施

阳宗隧道内将实现智能调光

在7月31日隧道内交通事故发生后,都市时报向市民征集如何解决阳宗隧道事故高发的建议,昨天,市民提出的建议都得到回应。

王先生、史先生建议:隧道光线太暗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将隧道入口的灯光调到与隧道外日光一样亮。

昆石大队表示,前几年隧道内是穿透力较弱的黄光灯,去年已经提升为亮度较高的白色LED灯,照明效果确实好多了。据观察,每当隧道外光线充足时,进入隧道的前几秒,会有眼前一黑的感觉,事故也会多发;如果天阴,隧道内外光线对比不是很强烈,发生事故的几率会少一些。今年7月18日开始的照明改造,将可实现智能调节光线,届时会达到最佳的隧道内外视觉转换效果。

昆石高速复线走向基本确定

张先生建议:修建另一条昆明通往石林的高速路,使目前高达8万辆次的车流量有道路分流。

前段时间的昆明市“五网”建设工作会议透露,昆石高速复线已经列入“十三五”规划中。昨天,从7月16日到29日公示的《昆明(福德立交)-宜良高速公路(昆石复线)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获悉,昆明(福德立交)—宜良高速公路(昆石复线)线路已基本确定。

据介绍,路线起点为福德立交,止点为沙河。线路全长52.73公里。线路路基宽度25.5~31.5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共设置隧道2座,大桥5座。(都市时报 首席记者黄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