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奶企为何能"经常上黑名单"

29.02.2016  20:01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备受关注。2月27日,去年抽检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奶粉企业中,17家企业经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审计后仍然存在安全问题。其中,作为首家羊奶粉上市公司,去年曾数次上黑榜的陕西红星美羚再次被通报,其出厂的产品未做相关检测。为了严格管理,国家食药监督局再次将17家企业列入黑名单。(2月28日《京华时报》)

    这次上黑名单的奶企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关注的,在这个黑名单里,有17家企业是属于屡教不改的,他们已经不止一次上黑名单了。有的是“二进单”,有的是“三进单”,有的甚至次数更多。监管部门再次将这些企业列入黑名单,当然显示的是监管决心。不过,从问题企业多次上黑名单,再次上黑名单,经常上黑名单中,我们感受到的也是监管苍白。

    去年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食品安全审计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技术规范,对国内的一些乳粉企业的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国家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的追溯、召回、处置情况进行了食品安全审计。审计结果显示,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白城龙丹乳业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圣妃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多元乳业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在食品安全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

    于是,将这些企业列入了黑名单。结果是什么?列入黑名单之后,他们仍然继续生产,继续销售,继续危害社会。更为关键的在于,即使被列入黑名单,并没有让他们改邪归正。这次检查依然和以往一样,存在了诸多安全问题。有的甚至在2015年之前还上过黑名单。这说明黑名单的监管成为了一个摆设。

    既然这些企业存在问题,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就应该重点加强管理。既然是重点管理了为何情况依然?这暴露出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执罚经济”的问题,虽然上了黑名单,可是也只是加大了罚款的处罚,而罚款的处罚并不能让他们警醒,这是因为罚款的处罚不如他们违法所得多。对于问题奶企,监管部门就应该坚持的是“只要不达标准缴再多罚款也不能生产”的标准。

    奶企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为何还能进入市场环节?我们的超市,我们的奶粉经销商为何愿意经销问题奶企的产品,为何愿意将黑名单上的企业产品拿出去销售?负责安全监测的部门是不是需要同时被处罚?负责销售的超市和奶粉经销商是不是也给连带追责?

    为何这17家问题奶粉企业的产品还有消费者购买?这说明黑名单被“锁在了抽屉里”,没有广而告之,老百姓不知道如何防范?这次监管部门出了重拳,再次将这些奶企列入了黑名单,并且进行了公布。可是,让我们担心的是,这多次上了黑名单的问题企业,是不是还有机会到2017年检查的时候,再次上黑名单呢?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