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百花开 人民福祉长久远——开远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巡礼

10.11.2014  11:51

     

开远市从全州“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号角吹响的那一刻起,依托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省级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综合试点三大平台,将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关乎开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头等大事,先后启动了大庄羊街、中和营两个片区11.2万亩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以政策指导、科技引领、稳抓实干,做到“思路项目化,项目措施化,措施具体化”,带动全市农业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智慧农业”跃然指尖

利用科学技术激活农业发展要素,是开远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智慧的“指尖农业”。 

传统的农业耕作,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浇水时总会忘了关闸,不少秧苗都被水淹;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经常让农民群众措手不及,辛苦耕作却换来白忙一场。而“智慧农业”却让大棚内的水龙头任由农户自己控制喷出了水花。“哇!相比传统的农耕,这指尖的一点,也太省时省力,节电节水了。”农户们这样感慨。 

智慧农业”让农户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也看到了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为了让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广泛地服务于广大农户,开远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2014年,首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在大庄乡建成。该基地包含“自动浇水系统”“气象监测系统”以及“科学除虫系统”,依托“壹佳益种植有限公司”进行建设,规划总规模2600亩,计划总投资6800万元,分3期进行建设。目前,已率先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728亩。 

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农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依托部署在田间地头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随时监测田地变化;农户不用到田里,便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进行远程高效节水控制、可视化管理、气象监测。据悉,基地下一步还将配套建设土壤监测、智能化决策、电商平台等。 

智慧农业”把传统的农业变成了“指尖上的农业”,不仅让农耕轻松惬意,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为农户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对高原特色农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为了让开远农户能够“种得出、种得好”,该市于2011年在羊街乡建立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逐步形成了以“科技辅导员和产业带头人为主体,以大量乡土人才和广大农民群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推广体系。 

通过科技辅导员积极探索、研究,引进大量新品种,进行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并结合羊街乡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打造了优质稻、花卉苗木、生猪养殖、优质水果、蔬菜育苗5大科技示范基地,走“合作社+基地+科技辅导员+农户”的路子,有力地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同时,开远市科技局还结合羊街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为每个行政村和种植、养殖重点自然村各聘请1名科技辅导员(全乡共设科技辅导员58名),并按与科技辅导员1:5的比例遴选了29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种养殖示范田(场)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科技辅导员的帮助,乡里的农户干农活不再盲目。一位农户这样告诉记者,自从学习了科学技术,心里明白了不少,种地也比以前高效多了!

●产业培植长远高效

作为开远“东大门”的中和营镇拥有耕地41883亩,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发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他们同样有自己的高招。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出学习交流、引入农耕机械等方式,中和营镇找到了出路,成了全市冬马铃薯的主产区,技术、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较高标准。据了解,全镇有3000亩左右马铃薯种植将从作物秸秆还田、栽培、覆膜、滴管铺设、除草、收获等环节进行全机械化生产。新的种植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了播种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在高效农业的思想指导下,中和营镇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三七、小米辣等产业。 

目前,全市范围内,一场以产业培植为抓手,算账调结构,让农业有效益、农民有收益的产业长远发展热潮正在掀起。 

做大畜禽出示范。开远市按照“六区三园九大工程”产业布局,打造省内示范、国内领先的现代家禽产业示范区。依托红河州家禽业协会平台,以云岭禽业、广西凤翔等8家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养禽产业发展,建设云南家禽种业中心,带动红禧饲料、广红饲料等3家饲料企业投资建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对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工生物有机肥,年产达15万吨;预计2014年末,畜牧业综合产值可达12亿元。2013年,该市商品禽苗产销量在全省各县(市)中排列第1位,成了云南省家禽种苗供应中心、商品禽蛋、禽肉生产基地,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禽蛋产业体系。 

做亮苗木作引领。依托红河州观赏苗木协会和云南省观赏苗木协会红河州分会平台,建设开远苗木交易中心,打造“立足滇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苗木展示窗口、信息交易平台、科普宣传基地、4A级旅游景区和苗木繁育驯化中心,形成集“研发—种苗繁育—苗木种植基地—工程设计及施工—实物交易和电子商务交易”的苗木产业链。编制完成《开远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3年)》,计划发展苗木基地15万亩,截至目前,全市苗木种植2.3万亩,生产苗木3000万株(盆),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数量最多的县级绿化苗木基地。2014年,预计苗木产业产值可达4.7亿元,苗木销售收入达1.92亿元。 

做优蔬菜突特色。在大庄羊街片区发挥壹佳益、尚德经贸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大棚甜椒、番茄、茄子等蔬菜基地10万亩,建设集仓储、分拣、农产品加工、交易、冷藏、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物流园区,打造外销蔬菜出口加工基地。在中和营片区发展冬马铃薯3.21万亩,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000亩;采取“强化技术培训+首席专家负责+技术专家分片管理+基层农技人员蹲点服务”新模式,实现科技化种植;与区域外销市场成功对接,搭建销售平台,实现签单种植,2014年冬马铃薯种植实现产值2.3亿元。 

做强优质稻品牌。依托卧龙米业有限公司,打造“滇燕”“卧龙”两个品牌,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优质米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优质稻种植基地达3.38万亩,卧龙谷香软米“云恢290”被授予“云南六大名米”称号。 

做精水果展品质。发掘开远优势,大力发展鹰嘴蜜桃、杨梅等特色水果10万余亩。目前,鹰嘴蜜桃种植达2.2万余亩,种植大户100余户,2014年,总产量达2.6万余吨,实现产值1.2亿元,“开远蜜桃”已成为开远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做特生物产业优。以宝泽茧丝绸、博浩生物、天津天士力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发展种桑养蚕、万寿菊、中药材种植,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进行叶黄素浸膏、中药材饮片等下游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2014年,发展生物产业5万余亩,总产值达2.8亿元。

●主体培育提升内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开远市以主体培育为重点,按照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支撑,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跟进融合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大力吸引龙头企业。按照“工作目标具体化、工作内容项目化、工作责任数字化”的总要求,谋划、筛选、编制、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引进阿穆尔鲟鱼、浙兴林果等一批企业入驻示范区,在大庄羊街片区率先培育一批亩均综合产值达3万元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头效应。截至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34个,其中,省级5个,州级15个,涉及果蔬种植、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产业。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七送”政策和配套扶持措施,鼓励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56家,其中,全国示范社两家,省级示范社18家,州级示范社8家。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首家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红土高原种植等两家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示范社”荣誉称号,中壹蔬菜等5家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50佳合作社”荣誉称号。 

大力发展农业庄园。规划建设卧龙海花木、宜民社区葡萄农庄等7个农业庄园。目前已实施梅海雅院都市、宝泽蚕桑食用菌、云岭禽品庄园等4个庄园;由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投资2.1亿元的鲟鱼庄园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规划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鲟鱼养殖、鲟鱼文化展示、鱼子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 

提升壮大家庭农场。扶持以畜禽养殖、蔬菜、苗木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发展,率先在全州以家庭农场新模式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示范区内25家家庭农场已有兴旺、益禾等3家正式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标志着该市种养大户实现了从自然人到工商登记的法人转变。

●打好基础增添后劲

说到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要农户富起来,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守护着土地的他们享受到开远统筹城乡发展的真正实惠。因此,打好基础才能实现长远。 

按照全力打造州级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开远市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总投资11.5亿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入3亿元,目前,通过整合项目、投入资金,已完成投资2亿元。 

示范区建设计划总投资27亿元,资金从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农户投入4条渠道积极筹措。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市级财政与金融机构合作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吸引社会投入,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2014年,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3.5亿元,市级财政安排预算1000万元,政府贴息带动贷款1.37亿元,保障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014年,开远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43亿余元,实施水利工程6件,土地整理2000亩,新改扩建示范区道路84公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两个。示范区产业发展计划投资2.5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投资1.7亿元,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力争实现示范区亩均综合产值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 

治水,实现高效高产。开远市全方位,多环节,治水管水用水,提高示范区农田灌溉率,实现农田灌溉高效化。通过实施大庄水库、三角海水库和团寨水库除险加固等一系列水源工程项目,总库容达661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达9915万立方米,提供充足水源保障。通过实施大庄水库配套南北干渠、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庄河和中和营河河道生态治理等供水基础设施工程,实现农田水网全覆盖。通过实施4.5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变大水漫灌为精准喷滴灌,单位同等产值需水量仅为原用水量的50%,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改田,提升土地效益。积极争取整合中央、省、州项目,通过农业开发、基本口粮田、高稳产农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累计整治土地4.75万亩,实现土地机播机耕,将整治土地流转后实行重新分配管理,人均拥有高稳产农田1亩,示范区内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修路,实现快捷连通。大庄羊街片区按照“八纵四横两环两交”,中和营片区按照“四纵三横一环一交”的交通网络规划,积极实施农田道路建设及硬化工程。截至目前,完成投资8000万元,示范区道路总里程达210公里,农田路网覆盖率达70%。 

通电,保障发展动力。大力开展示范区农业生产用电及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安装变压器10台、架设10KV主干线15公里,实现5000亩农电到田,保障了农业发展后劲。 

开远市还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探索,进行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农村社区化改革,以“农转城”“村改居”为突破,解决“”的问题,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解决“”的问题,以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为支撑,解决“”的问题,以集体经济改股份制为方向,解决“”的问题。同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截至10月,全市累计办理“农转城”54623人,城镇居民转入农村189人,城镇化率达71.9%。截至目前,农村承包地确权2.88万亩,颁证38457本,已绘制承包地块32184块,面积43231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系统”各类信息录入工作;全市承包地流转8.3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36%;林地确权128.29万亩,流转9.45万亩;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14626宗,农房确权颁证4770户、流转21户。 

目前,全市共办理农村地权、房权等抵(质)押贷款1129笔,累计抵押贷款6亿元。每年开展经营管理培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培训2.6万人次,实现乡村劳动力人口每年轮训一次,逐步实现农村人口从业职业化。 

眼下,开远市坚持“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州打造“九红”系列品牌的战略方向,结合该市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畜禽、苗木、蔬菜、优质稻、水果、生物产业“六张名片”,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努力实现产业稳定、产品多样、产值高效。可以预见的是,在开远人民勤劳的双手带动下,示范区将不断积攒力量,准备新一轮的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