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县:小瓢鸡产业羽翼渐丰

14.09.2015  11:23

 
  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不少村民通过养殖瓢鸡,得到了过去不敢想的收益。

  镇沅瓢鸡因没有尾巴,长得像葫芦瓢而得名。2011年1月,农业部将瓢鸡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新品种,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目录。同年11月,瓢鸡入选云南省“六大名鸡”。

  2006年,镇沅县境内的瓢鸡数量仅有200余只,属濒危状态。为此,镇沅县制定了《镇沅县瓢鸡保护与发展规划》,划定了瓢鸡保护区,建设瓢鸡初级保护场和瓢鸡保护示范户,正式开始了瓢鸡原始种群的初选、扩繁、扩群等工作。近年来先后在田坝乡、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古城镇等5个乡镇建设瓢鸡保种区6个,扶持发展瓢鸡保种选育农户200户。

  镇沅县还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办法,促进瓢鸡养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近年来,镇沅县先后引进多家龙头企业,采取“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合同,形成瓢鸡统一供种、统一价格、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模式。合作社巧搭桥梁,农户增收致富。“过去市场不稳定,现在不同了,有了企业带动,品种、技术、市场等都有了保证。”田坝乡李家村党总支书记李常林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产业起不来”,到现在“形成产业链”,受益的是当地养殖户。截至去年,镇沅瓢鸡养殖量已达43万羽。

  本报记者 沈浩 李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