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产业扶贫“造血”富民

29.10.2015  13:11

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围绕脱贫摘帽、巩固增收两大目标,坚持县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瞄准建档立卡对象,采取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培育升级、素质环境提升、民生改善提高、挂钩帮扶到位等一系列措施,唱响扶贫攻坚的脱贫富民曲。

勐大镇库达村棕树小组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全组45户村民靠种玉米、小麦、豌豆,长期没有增收产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此,镇沅县加大扶持力度——户均补助2万元,一次性完成45户房屋提升加固;目前,进村道路和串户路正在建设,一条宽敞的砂石路呈现眼前,扶贫办还为村民做了产业发展等扶贫规划,争取5年内达到人均收入上万元。

村容村貌变了样,群众生活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县域开发、产业引导等“造血”式扶贫,彻底根治山区贫困“顽疾”,镇沅县围绕“4+5+1”特色产业体系,即做强做大矿、林、烟、畜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壮大茶叶、核桃、林下经济、蔬菜、花卉五大骨干产业,加快培育旅游文化养生休闲产业,以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方式,集中连片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带动农户找到增收致富的秘诀。

这几年,通过产业发展项目的扶持,我们家有了稳定的收入,还盖起了宽敞的新房。”田坝乡瓦桥村老海塘组村民刘明珠,大多时间都花在了茶叶的管理和采摘上,她家有10多亩台地茶和100多棵古树茶,一年下来为她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镇沅县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叶已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去年,全县茶叶总产量3980吨,总产值3.2亿元,茶产业发展助5万多茶农增收致富。

镇沅县在“精准扶贫”上做足功夫。制定了哀牢山片区、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规划,并组建由县、乡(镇)、村组干部839人组成的工作队,开展全县贫困情况摸底调查,做好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工作,摸清全县扶贫对象、贫困底数、贫困状况和致贫因素,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把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识别出来,实现贫困户信息上网、建档立卡,包保责任到人,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人。

同时,镇沅县还积极整合部门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16%,向贫困乡、村、户倾斜;整合组织、妇联、共青团、民政、农科等小额贴息贷款,重点向贫困农户倾斜,解决贫困群众无资金发展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设立扶贫开发基金,搭建社会捐赠平台,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记者 沈浩 李汉勇)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