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入住养老院的多重启示

23.10.2015  16:19

    在21日的社区“重阳敬老”活动上,钱理群首度回应为何入住养老院,他认为自己适合养老院生活,住进养老社区后,大量时间可用来写作,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他们最终选择的这个养老社区,房间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费大约要2万元。为此,他和老伴卖掉了原来的房子。(《京华时报》10月22日)

    犹记得今年7月钱理群要住养老院的消息传出后,坊间除了惊愕之外,就是一阵哀鸣,为钱先生“凄凉晚景而悲嗟扼腕”,“甚至有人愤然觉得社会和时代对于这位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有所不公和亏欠”。现在看来,不少人确实表错情了。如今的钱老可谓迎来了新天地,无论生活质量还是精神状态,乃至于写作情况,都处于较高的舒适度。

    如此种种,足以让所有关心钱老的人都舒口气。对于钱老的养老,我们从中或可得出3点启示。其一,住养老院不是丢人的事,不意味着晚景凄凉,也不等于子女不孝。按照传统的大众心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人老了再怎么样也不能住养老院,否则就等于公开说子女不孝。而钱老的选择,无疑具有示范效应,他是名人,他目前的生活状态不错,势必吸引更多的人到养老机构养老。

    其二,养老机构应该分化,根据社会需求提供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当初钱老到养老院之所以为人担忧,就是因为不少人因为养老院是人情浇薄之地,是条件恶劣之地,不可能体面养老。其实,不少高端的养老机构各方面都可圈可点,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很美满,可焕发第二春。

    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住得起高端养老院,大多数人只能选择条件一般的养老院。从媒体披露的案例可知,有些养老院成了虐老院,住在其中的老人经常被虐待;这样的养老院缺乏基本的医疗环境和其他基本服务,甚至因为隐患丛生而酿发火灾。对此,各界有责任加大对养老设施的投入,保证养老院的质量和基本安全,让住在其中的老年人即便享受不到钱老那种优越生活,也不致于太凄凉。

    其三,无论什么样的养老机构,都应该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硬件重要,软件也重要。有个细节是,58岁的李阿姨是钱老的邻居,看到钱老一笔一笔地写书,就问钱老:“我能不能写回忆录呢?”钱老说:“当然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自己高兴就好。”李阿姨觉得自己触及了自己往常不敢想象的心思——原来谁都可以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不为深远伟大,只是为了平凡和愉悦。试想,有多少老年人有此想法?如何让老年人精神生活更丰富,值得全社会思考。

    钱老说,他要写一个《我的精神自传》的姐妹篇,做一个总结。很显然,入住养老机构之后的钱老一定更有感触,对其目前的生活状态更有发言权,甚至对老年人如何养老也有深入认识。期待钱老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更期待所有的老年人都能体体面面地生活。(王石川)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