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县实施“六项工程”破解早婚问题

11.12.2014  14:41

  为村民开展普法宣传

  当地新建的教学楼

   金平:学生辍学早婚现象调查·追踪

  本报于10月23日刊发了有关金平县学生辍学早婚现象调查的稿件后,多家媒体相继赴金平报道这一现象。随着全国舆论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县委宣传部回应称,金平县一直很重视该问题,也想了很多办法抑制早婚。

  为了破解早婚问题,该县正在实施:控辍保学、特少民族资助、技能提升、留守儿童关爱、劳务输出、法制宣传等“六项工程”关爱未成年人。今年已有200多名辍学的孩子被劝返回校,但破解早婚还需打持久战。

   大山里

   走出来的“苦聪人

  金平县位于中越边境,全称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这里世居着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汉族、壮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个民族。多家媒体报道存在早婚问题的者米拉祜族乡,便是最后一个走出原始森林的少数民族——拉祜族支系“苦聪人”的主要聚居区。

  “苦聪人”,在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住草房、刀耕火种,衣不遮体。解放后,苦聪人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逐渐走出大山定居。但因为他们一度难以接受外部世界的新变化,更不能适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相当一部分的“苦聪人”扶老携幼,拿起火药枪,又回深山老林狩猎去了。为此,云南省拨出大笔专款,1998年在金平县为“苦聪人”盖新房、建学校等,实施了温饱工程。但是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的拉祜族“苦聪人”仍然保留了不少原来生活习惯和落后观念。例如,物权观念淡薄,对政府无偿建设的给他们的安居房,并不认为是自己的。为了能让其子女到学校接受教育,政府还奖励电视机。

   控辍保学

   最高可获万元奖励

  因此,在金平县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并不平衡的情况下,便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辍学、早婚的现象。官方认为,早婚在金平并非普遍现象,但金平县委、县政府、者米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这个问题。

  制定《金平县中小学学生控辍保学管理规定(暂行)》,修订和完善 “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复学制度”和“义务教育入学零对接”等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乡镇“控辍保学”工作专题会议,乡镇政府、村委会(社区)、村小组干部签订责任书并实施“三包”责任制,即:乡镇干部包村,村委会干部包组,村民小组干部包户,督促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履行好家长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健全0-20周岁人口花名册,详细记录家庭住址和监护人,为监控和掌控适龄儿童、少年和青年按时入学提供依据。同时,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餐补助政策。目前在校生达61340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28%,初中毛入学率达99.02%,初中完成率达71.41%,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后回家务农和外出打工仅占3.38%。实行高中教育免除学费,目前金平高级中学共有57个班级,学生达2970名,政府每学期共免除学费116.64万元。

  对完成“控辍保学”任务的乡镇,县政府还给予1万元、8000元和6000元三个级别的奖励,而未完成任务的乡镇则被处以相应罚款。这些措施对抑制早婚起到了很大的效果,2014年表彰“控辍保学”先进单位1个,200多名孩子被劝返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