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19.01.2023  10:54

来源: 昆明日报   

1月18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2022年度昆明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总结表彰会举行,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总的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推进实施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为抓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

综合需要与可能,兼顾指标的衔接性、匹配性、可行性,今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与全省平均增速基本持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 8个着力” 抓落实

1.着力推动工业强市,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要始终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和执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续抓好工业投资倍增,千方百计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以工业大突破带动昆明大发展、以工业强支撑昆明强。

要立足自身优势,以链长制为有力抓手,聚焦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一链一策”推进产业链建设,补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缺环短板,打造全产业链,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要集中资源、集中优势抓工业招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重点考核产业类项目,注重考核新引进项目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占比,推动工业招商乘势而上、加快突破。

要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重点要抓主业聚焦、抓配套建设、抓要素保障、抓园区党建引领。

2.着力推动贸易富市,全力促进贸易扩量提质

要积极对接RCEP规则,用好国家支持云南建设辐射中心政策,制定完善贸易发展措施,坚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一起抓,着力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培育壮大数字、运输、旅游、文化、健康等服务贸易规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平行进口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扩量提质。

要一体推进磨憨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用好磨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政策,全面叠加自贸试验区、经开区、综保区、跨合区政策,推动口岸与产业、贸易互动融合。

要持续抓好发展总部经济工作,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要抓住疫情之后消费将加速回暖的有利时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稳步提升养老托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传统消费,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农村电商,推动重点商圈提档升级,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3.着力推动旅游兴市,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推动昆明旅游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构建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服务体系:

构建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是要加快推动西山、石林、民族村、世博园、大观楼等传统景区提质增效,深度挖掘和有效植入云南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增加体验性、文化性项目,让传统景区焕发新生机;要积极对接引进法拉利主题公园等填补昆明旅游产品空白的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派拉蒙、华强方特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层次旅游体验需求。

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重点是要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落户昆明,加快高星级酒店、度假酒店、半山酒店、高端特色民宿等建设,拓宽酒店业务范围,策划推出康养度假、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体验型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休闲度假产品,把每个酒店都打造成一个小型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构建旅游服务体系,重点是要持续抓好旅游市场整治,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提升旅游服务的标准和质量,以优质舒心的旅游服务“拴心留人”;要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加快布局建设智慧化景区、度假区、旅游小镇、酒店和交通设施,尽快实现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智慧化功能全覆盖,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4.着力推动金融活市,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

要着力服务辐射中心建设,聚焦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包括基金、信托、证券公司和多边金融组织在昆明设立区域或功能总部、分支机构。要学习上海虹桥基金小镇、杭州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苏州东沙湖基金小镇等做法经验,依托旧城改造、古村落等建设一批金融 (基金)小镇,吸引信息流、资金流、金融人才在昆明汇集。

要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康养金融、文旅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加大对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消费升级需求。

要充分运用好促进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引入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和信用再担保公司,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借助资本之力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

5.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切实让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带头走出去招商,精准策划重大招商活动,实实在在地去跑、去找、去谈、去争、去引,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进一步提升项目对接洽谈、签约落地的成功率。

要深入开展“三个听取”“实体经济服务季”“千人访千企”等活动,树牢“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意识,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决好存在的困难问题。

要深入推进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

要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倍增行动,聚焦市场主体中的企业、企业中的“四上”企业、“四上”企业中的工业企业,一体推进助企纾困、融资输血、内培外引、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促进市场主体数量倍增、结构更优、发展更好。

要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市场、社会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贡献突出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让企业家有地位、有荣誉、受尊重。

6.着力推动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要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深化“五个一批”,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工程量、实物量、投资量实现“三量齐升”。

要深入学习研究政策,紧盯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从文件中、政策中谋划、生成项目,努力让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重点项目“盘子”。

要继续大抓产业投资,聚焦“8+N”重点产业,建立“重中之重”产业项目清单,做好每季度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和建设,促进更多要素、资源向产业投资聚集。

要落实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机制,持续抓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攻坚行动,建立问题快速收集、督办、落实机制,实现重大项目前期“零障碍”、建设“零阻力”、服务“零距离”,促进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转化率“四率并长”。

要力促房地产行业复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一手抓风险化解、一手抓行业脱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用活因城施策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营销策划,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

7.着力推动城市提质,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

要积极创新融资渠道和开发方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巫家坝、西北新城、东白沙河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要分类实施老旧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打造品质化现代社区。

要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引领,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设计,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统筹抓好重点路段、重要节点、重点区域绿化花化美化亮化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人居环境实现明显改善。

要按照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的思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推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把滇池沿岸建设成为“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公园城市建设的标杆示范、世界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8.着力推动风险防范,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要加强经济金融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和市属国企债务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特别是要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与深化国企改革结合起来,指导市属国企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大力降杠杆、减负债,逐步推动资产负债率回归合理水平,实现良性发展。

要扎实做好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矿山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应急处置准备,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把安全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

要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4个方面”抓发展

实干才能强国富民。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归根到底要靠实干。昆明市上下必须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认真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做好经济工作,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增强能力本领抓发展

创新思想观念抓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抓发展

强化督查问效抓发展

抓好2023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务实苦干,加快推动昆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切实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