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90户重建和76805户民房修复加固 巧家恢复重建交出满意“成绩单”

04.02.2016  10:17

16790户重建和76805户民房修复加固全面完工,16683顶帐篷全部拆除并回收,47所板房学校和9所板房医院全部投入使用;850个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502个项目按期开工—— 巧家恢复重建交出满意“成绩单

包谷垴小营新区安置点

搬新家啦 通讯员 闫科任 摄

2014年8月3日,6.5级地震突袭鲁甸,毗邻震中龙头山镇的巧家县遭受重创,成为仅次于鲁甸的第二大重灾区。巧家县灾后恢复重建涉及修复加固76805户、民房重建16790户,分别占昭通、曲靖两市受灾的鲁甸、巧家、昭阳、永善、会泽5县区恢复重建任务总数的43.38%、20.76%。

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巧家县各级党政部门、干部职工扛起责任、砥砺奋进,与灾区群众手挽手、心连心,夜以继日、昼夜奋战,用勤劳和汗水在废墟上合力共建起了一个全新家园。

在习总书记考察鲁甸地震灾区一周年之际,在灾区群众迎来震后第二个春节之时,巧家灾区圆满完成恢复重建时间节点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一幅波澜壮阔的灾后恢复重建画卷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

重建重任扛在肩 心系群众冷与暖

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大家……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日前,巧家县委书记、县恢复重建指挥长张华昆对记者说,全县干部群众一直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围绕“六有一确保”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震后第十二天火线上任的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更明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与灾后恢复重建是对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最大考验。

上任后第三天,以张华昆为班长的县委、县政府,便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始了恢复重建民房规划设计、选址等各种筹划。“早行动、早规划、早部署、早建设,不仅是果敢与担当的体现,更是心系群众冷暖民生情怀的体现。也只有抓得早,才能化悲痛为力量、转压力为动力、变严峻挑战为最大发展机遇”成为全县上下的广泛共识与行动。

这一行动,演绎出了一部肩扛重建重任、心挂群众冷暖的壮丽史诗。

该县成立了1个县指挥部,组建了4个受灾乡镇片区指挥部和交通、水利、地灾防治、昭龙经济带小河塘示范点4个专门指挥部,按照“先民房交通、再学校医院、后机关单位,优先保障高海拔和特殊困难户两端,有序推进其他项目”原则,在补助标准、重建任务等上级政策未明朗的情况下率先启动了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包保责任、工作责任,并围绕“八包八保”工作要求,实行指挥长分片分块负责制和“问题清单”限时办理制,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快速、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家把资金、建材、交通等要素保障作为恢复重建的“粮草”,在两市5县区率先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民房贷款9791户2.91亿元,协调机械帮助受灾群众修公路、平地基、挖基坑,修复受损水利设施4650个,对电压较低的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协调14家企业在灾区开设钢材、水泥等建材销售点106个,设置沙石料场、砖生产点130个,并严把建材经营户主体准入关、建材质量关,适时干预建材销售价格和运输价格,有效化解了建材需求大、群众资金压力大、劳力缺乏等难题,保证了交通、用水用电需求。

有了粮草,再加上一套“对按规定完成建设任务或选择钢架结构房,以及主动积极的特困户,给予一定水泥奖励”的办法,让巧家民房重建的速度一度领先。

不让一名群众受冻挨饿、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巧家县县长、县恢复重建第一副指挥长陆颖的一番话,道出了民生为重的民本情怀,道出了巧家对习总书记牵挂灾区群众能否温暖过冬的贯彻落实。巧家县对高海拔村组和特殊困难重建户,实行“物资发放、核灾查灾、民房重建启动、建材物资保障、技术施工人员”五优先,采取垫付启动资金、补助水泥和统归代建、统规自建、委托代建、联户共建、互助帮建、干部援建等举措,加快民房恢复重建进度。

据统计,灾后第一个春节,全县1.4万余户重建户完成了一楼主体工程,1万余户搬入了新居,实现了海拔1500米以上村组受灾群众和4982户“三无”人员、“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户100%的入住新居温暖过冬。同时,巧家目前已发放大米84.55万公斤、食用油5.68万桶、毛毯4910床、棉大衣9820件,受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救助得到了全面落实。

冬日的暖阳照在灾区一排排“洋房”身上,也照进每户受灾群众心里。

干部辛苦两三年 群众幸福一辈子

哪里有困难,包保干部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尽心竭力帮助解决问题。

谷垴乡洼落村建材运输困难,包保部门县委办就立即组织“建材运输队伍”;红石岩村建房用水困难,包保单位县人社局及时协调安装水塔、抽水泵;建材紧张,就增开临时采砂场,推广免烧砖和新型材料,加大建材调运力度;技术短缺,就联系省、市住建系统专家组建30人的技术服务组巡回指导,开展培训600余人次,确保每个村有2至3名技术员抓指导,设计6种户型16种方案、搭建7种户型钢构房供群众选择和参考;致富困难,就对灾区群众开展核桃、花椒种植和电焊、手工艺等劳务技术培训……大到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小到娃儿上学、用水用电、买个锅儿碗筷,包保干部总是站在群众的身边。

干部辛苦两三年、群众幸福一辈子”,简简单单的14个字,凝聚起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有机结合的广泛共识。灾后500多天来,省市领导纷纷深入巧家灾区一线“用身影指挥”,从省市县选派的近两千“八包八保”干部在巧家恢复重建一线安营扎寨“用行动说话”。

始终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发展机遇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科学有序有效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陆颖说。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以来,巧家县坚持把恢复重建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项目特殊性、服务性和专业性划分,组建了重灾和非重灾乡镇4个片区指挥部和交通、水利、地灾防治和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小河塘示范点等4个专门指挥部,实行片区指挥长分片负责制,并明确专人常驻项目点开展相关工作。

采访中,巧家县委副书记、县恢复重建副指挥长毛玖明说,县里把民房恢复重建作为缓解过渡安置压力的关键环节来抓,做到了提早谋划,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抓好施工保障,包保干部轮流坚守一线,指导农户抓好恢复重建;针对灾区外出人员多、施工组织难的实际,推行3至6户重建户联合互建的模式,集中技术力量,加快建设进度;采取统归代建、统规自建、委托代建、联户共建、互助帮建、帮扶援建等措施帮助特殊困难户搞好重建,切实加快重建进度。

党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孙莉萍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巧家县在5个重灾乡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28个、临时党小组53个、“红旗社区”17个和共产党员先锋队20个,在恢复重建中充分发挥着示范引领、主心骨作用;选派了72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正式党员到后进村、贫困村、偏远村、重灾村担任常务书记,重点整顿基层涣散党组织;在10名市级领导挂钩5个重灾乡镇、25个市直部门包保13个重灾村的基础上,按照“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组、干部职工包户”原则,全县选派了43名处级干部、435名科级干部和92个县直部门1451名干部职工,落实“八包八保”责任制,驻村蹲点、联村帮户,坚持重建不结束、包保不脱钩,团结带领40余万受灾群众,用铿锵行动将破碎山河绘成美丽画卷。

无一干部因重建被问责。” 这是巧家纪检部门对恢复重建认真检查的结果。该县抽调30人组建4个监管小组,狠抓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并按照“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台账清晰、公开透明”要求,狠抓资金管理,用铁的纪律确保了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目前,巧家全县民房恢复重建全部完工、帐篷拆除并回收全部完成、板房学校医院全部消除、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有序开工。

包谷垴乡乡长王德元说:“灾后500多天,我们一直是‘白+黑、5+2、晴+雨’地连续作战,有累垮生病住院的,有亲人生病、孩子上学无法照顾的,真的太累了。但想着辛苦三两年就能换回灾区群众永远的幸福,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

感恩奋进忙增收 自立自强建家园

2月1日,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在滇东北上空尽情摆弄着轻盈、曼妙的舞姿。

包谷垴乡赵家村特困户赵德勇身穿厚厚的棉袄,与80岁的老母亲、大哥大姐的3个遗孤和自己的3个孩子,时而在自家新修楼房四周走走看看,时而围坐在火炉旁思考着如何增收,在年内还清建房所欠的5万元债务。

像赵德勇一样感恩自强、自力更生的例子,在灾区到处可见。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一年多来,灾区人民感恩自强的种子在废墟上倔强萌芽,带着生命的亮色,焕然一新,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人间大爱,用勤劳的双手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建起了美丽新家园。

新店镇新寨村包包村民小组43岁的盘国清,为破解运输困难,他不等不靠自我创新,用铝皮、木架和钢索在新建房屋后斜坡上制造了高6米、长200多米的全封闭“空中滑道”,运输砂石、水泥等建材,很快就建好了新房。

在新建房屋离公路500余米的情况下,新店新房村民小组困难群众胡华林,硬是通过人背马驮建起了新房,同时还一边盘庄稼、一边打零工。

资金、技术、劳力,是制约民房重建进度的三大困难。在互帮互助传统的启发下,巧家灾区到处组建了“群众互助组”,3至6户联户携手互建帮建,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不仅解决了这三大困难,还改善了邻里关系,相互扶持战胜灾难。

重建完成之日,就是灾区脱贫致富之时。”这是一声决战令、一个冲锋号,灾区群众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从没撂下农业生产和核桃、花椒、蚕桑、生猪、黄牛、山羊等种养殖业发展,以及务工、创业等劳务产业。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小河塘示范点村民蒋先武,是政府补助25万元培养起来的知名养牛示范户,目前养牛20头,每头牛可盈利5000元左右,他家年收入增加了八九万元。他激动地说:“重建瞬间让我们至少前进了15年。

安逸!入住政府帮建的新房子太安逸了!”包谷垴乡红石岩村冷家坡村民小组村民周清礼激动地说,他们组地势险要、土地贫瘠、交通不通,还缺水源,根本无法重建,如今在乡党委政府和包保干部的帮助下,全组近30户重建户全部安置到了距乡集镇9.5公里的圆塘子集中安置点,不仅住得漂亮、住得安全,而且买东西、看病也方便多了。

感党恩,铭党情,鼓干劲,建家园。”在去年12月包谷垴小营新区群众乔迁新居现场,镶嵌于一排排崭新房屋之间的这12个字光彩夺目,激励着灾区群众感恩奋进、自立自强!

云南日报 记者 蔡侯友 通讯员 胡华玉 胡华伦 实习生 蔡树菁

采访手记 辛苦能换来幸福

走过巧家灾区,处处张灯结彩、机械轰鸣,人人笑脸常在、挥汗忙碌,一片喜庆欢腾,一番大干快上的繁忙景象……民房恢复重建全部完工、重建项目有序开工。

在这一串串优异成绩、一份份满意答卷、一个个美好家园、一张张幸福笑脸的背后,凝聚着巧家灾区“辛苦三两年能换幸福万年长”的坚定信念和敢想敢干、实干苦干、大干快干的具体行动。

优异成绩单上,是“高瞻远瞩、敢于担当”精神的体现。

巧家把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事业和最大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大灾大建、大破大立”和“干群辛苦三两年、群众幸福万年长”意识,不等不靠、率先而为,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建材保障、资金管理、项目推进、质量监管、矛盾化解、纪律监督“八个到位”,体现出果敢与担当。

满意答卷上,是“民生为大、服务为先”的感人情怀。

群众利益大于天,一枝一叶总关情。“不让一名受灾群众受冻挨饿”、“不让一户恢复重建户掉队”,简单两句话背后,是各级领导和包保干部的艰辛付出,更是以民为本、亲力亲为的民本情怀。围绕“两不让”,巧家全面落实了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救助,优先保障并做到了让高海拔村组和“三无”人员、“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重建户提前完成了重建任务。

幸福笑脸上,是“苦干实干、不畏辛苦”的生动实践。

震后500多个日日夜夜,包保干部在巧家恢复重建一线安营扎寨、驻村蹲点、联村帮户,团结带领受灾群众用铿锵步伐抚平伤痛废墟,将破碎家园绘成美丽画卷。灾区群众更是感恩奋进、自强不息、不怕困难,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重建家园、发展产业,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笑容。

通讯员 胡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