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经济成昆明农业升级“拐点”

09.01.2015  10:18

  速读 万家欢庄园一天最多接待过7000游客,但吸引游客入园采摘只是其发展壮大蓝莓产业的一部分。现在,万家欢已经研发出了蓝莓酒、蓝莓果汁、蓝莓果干和蓝莓糕点等产品。价格不菲的蓝莓鲜果,经过加工后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美丽的事物背后总有美丽的故事。网络上关于蓝莓的故事版本虽然很多,却基本上都和拯救生命或者治疗疾病有关。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蓝莓,不仅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5大保健食品之一,也是昆明大力推广的经济作物。

  经过10多年的努力,蓝莓在昆明的产业化进程渐入佳境。日前,记者从石林万家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以蓝莓为卖点的万家欢庄园在2014年产量达到了100吨,并吸引了30万人次入园参观。

   龙头企业带动示范

   万家欢引种面积达3000亩

  世界范围内广受推崇的蓝莓,在昆明生根发芽的历史并不悠久。2003年,昆明开始蓝莓的引种试验。2006年,开始建立基地进行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研究。

  也是在2003年,云南万家欢集团在石林开始了庄园建设,苹果树、桃树、梨树、杏树、杨梅树等在庄园内被广泛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7年前后已小有规模。不过,庄园水果品种虽然众多,人气却并不旺,大宗水果吸引力并不大。

  “在蓝莓的栽培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只有让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种植中才能推动蓝莓的大规模种植,而这个时候万家欢庄园也亟须找到一个新的卖点,双方协作可谓一拍即合。”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推广研究员王蜀是蓝莓项目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在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万家欢从山东引进了首批蓝莓树苗,从此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之路。

  据介绍,经过几年的努力,万家欢现在石林已种植蓝莓600亩,且很多已经进入盛果期,2014年的产量达到了100吨左右。此外,万家欢还在玉溪、嵩明等地建有蓝莓基地,总规模达到了3000亩。

   院企协作完善栽培技术

   蓝莓产业走向多元化

  良好的经济效益给了万家欢扩大蓝莓种植规模的信心。万家欢负责人刘桂全告诉记者,每年4月到7月都是蓝莓采摘的季节,而这个时候也是庄园人气最旺的时候。“在没有进行旅游团队开发的情况下,我们在2014年已经累计接待了30万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过7000人。”

  吸引游客入园采摘只是万家欢发展壮大蓝莓产业的一部分。现在,万家欢已经研发出了蓝莓酒、蓝莓果汁、蓝莓果干和蓝莓糕点等产品。价格不菲的蓝莓鲜果,经过加工后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2004年就开始在万家欢工作的刘桂全,现在已经是石林万家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副总,回忆起这些年种植蓝莓的经历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因为不懂技术,一开始种植蓝莓不亚于“盲人摸象”,困难的时候只有求助于市农科院的专家学者。也正因为如此,王蜀也成了万家欢的“常客”。

  当蓝莓栽培技术成熟,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王蜀等农业方面的专家们已然转移“阵地”,等待他们的是更多其他方面的课题和项目。或许,蓝莓的引进和推广只是王蜀日常工作的一小部门,但它所带来的各方面价值却在不断放大。(昆明日报)